【视频】和一颗种子的约会
和一颗种子的约会
盛夏黄昏的一场微雨中,
第一次触摸呼和塔拉的微风,
那位原间奔走的男子,像极了与这片土地相依相栖的农民——
我叫他“草原创伤修理工”。
这片绿草如茵的“万亩草原”,内蒙古7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
如今被称为“青城后花园”的地方,
能够想象吗?10年前,这里曾是采矿挖掘留下的一片荒废弃地。
3000余份乡土植物种质资源、3.3万份植物标本、百万份土壤样本,
收藏在“小草诺亚方舟”,
可以为祖国大地受伤的“身体发肤”体检、披绿。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却种不出一片草原”,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采访自称为“小草”的王召明董事长他说的这句话,
曾作为我采访稿的标题,
今天在这里欣然发现,也印在了百草园展厅的墙上。
草原生态修复的过程,
远比它遭受破坏的过程漫长而艰难,
正是需要这种一步步行走于原野间、生发于泥土里的努力和踏实。
为了和一颗“种子”的约会,
度过了“脚下有泥”的一天,
向内蒙古这棵微小也伟大、细密也强悍的“小草”致敬!
8月4-5日,
行走呼和塔拉万亩草原蒙草“百草园”“草博馆”,
小记
【相关阅读】:
从黄沙弥漫到草木丰茂,从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内蒙古各族人民以日益蓬勃的斗志,让广袤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其中,生态修复龙头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像一棵棵小草,面对着巨大的生态挑战毫不退缩,一颗颗微小的种子,在昔日的荒芜之地上扎根、成长,辽阔成一片片“万亩草原”。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系统,是一家在生态大数据和种质资源体系支撑下致力于环境治理修复的科技型生态企业。
为保障北疆生态修复“有种子可用、有植物适用”,蒙草依托先进的种质挖掘技术和野生植物驯化技术,几乎走遍了北方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近2万平米的种子库里收录了中国植物数据信息2.7万种,保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3000余种,5000余份,标本3.3万份,与此同时还收集了土样100万余份,为中国打造了一座“小草诺亚方舟”。
同时,蒙草生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一些关键的生态环境指数量化统计,实现“草种业+大数据”的生态应用。通过大数据为环境体检,找病因、开方子、缺什么补什么因地施策;通过草种业的乡土化选育,针对不同区域的“草原、荒漠、矿山、湿地、森林”等环境治理,改良水土、选播种子,系统而长效的做生态修复。
目前蒙草生态已经先后实施完成了呼和浩特至包头大青山前坡100多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区探索实践,呼和塔拉荒废弃地人工模拟天然草原建植,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乌海矿山排土场、科尔沁沙地治理,乌拉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生态修复以及巴彦淖尔盐碱地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项目,总结形成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标准。
在修复生态的同时,蒙草还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使生态大数据从生态修复的应用扩展成为内蒙古指导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导航平台”,不仅修复一方生态,更惠及每一户牧民,为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做出贡献。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感受一颗种子蕴含的力量——
【大梅看草原】
热爱草原,走进草原。
大梅——王金梅,来自科尔沁草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草原频道主编、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连续10余年参与全国两会上会报道工作,采写报道百余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参与国家民委、全国政协民宗委对民族地区的考察调研,通过新闻报道、委员提案等各种形式,多年持续关注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文化传播。个人体验式报道专栏“大梅看草原”行走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各草原地区、牧区深处,走进牧民身边,以感性也诗意的视角,分享草原美景、体悟草原文化、倡导生态保护,分享草原儿女的草原故事。
中国网草原频道联合《中国绿色时报》·林草新闻推出“大梅看草原”系列微视频,带大家走进草原、关注草原。
【相关阅读】
(文字/配音:王金梅,摄影:陈睿珏 贺椿,剪辑:查森,编辑:苏文彦 阿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