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魏国楠:推动“草原+” 改变大众游客对内蒙认知

2016-04-20 14:34:0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小荣 | 责任编辑: 许允兵
摘要:       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发展策略,就是“草原+”,要将内蒙古的多重组合优势下的多重体验感呈献给游客,改变大众游客对内蒙古的认知误区。

孙小荣:我去年在赤峰自驾结束后了,写过一篇文章叫《自驾游群体的特点与赤峰发展自驾游的思考》,顺带谈了一下内蒙古旅游的发展。我的核心观点就是内蒙古旅游要采取“草原+”的策略,因为草原毕竟还是内蒙古最具差异性优势的资源,在对外宣传上要采用以草原特色为引领的多种组合推广模式。同时,要强化自驾游精品线路的打造,因为像内蒙古这样地域辽阔,景点分散的地区,最佳的出游方式就是自驾。

魏国楠: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正在积极推行的发展策略,就是“草原+”,要将内蒙古的多重组合优势下的多重体验感呈献给游客,改变大众游客对内蒙古的认知误区。我们现在还缺乏典型的样板引领,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品线路的突破。这些线路都要有主题文化来包装,我们现在设计了“三级品牌线路”:一级品牌包括黄河、长城、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等,这些都是被列入国家品牌推广的线路产品。二级品牌是自治区来主推的,比如说“万里北疆天路”、草原马道、黄河“几”字湾大漠风情线、蒙古源流黄金线等,像“几”字湾就是内蒙古独有,别的地方没有。蒙古黄金家族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蒙古族的源头在呼伦贝尔室韦,兴安盟有成吉思汗庙,锡林郭勒有元上都,张家口的元中都,北京元大都,鄂尔多斯有成吉思汗陵,这条线路其实可以跨到蒙古国的肯特省,那里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还比如说“草原马道”,我们草原文化的核心是马文化、狼文化,内蒙古从东到西有特别多的马场和马俱乐部,把这些马场和马俱乐部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条“草原马道”旅游线,这也是人们很向往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我们设计的“北疆天路”就是从阿拉善一直到满洲里,我们有一个东西大通道已修好多年,下一步要改高速,大概有4000多公里,将近1万华里,这是全国距离最长的一条省际大通道,沿途穿沙漠、过草原、跨河湖、钻山岭,自然和人文风光都特别好。

三级品牌,就是整合一个盟市或者两三个盟市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品牌。比如说匈奴文化探秘,从呼和浩特到巴彦淖尔,沿着阴山有一条匈奴文化脉络线;还有鲜卑文化,鲜卑人在鄂伦春嘎仙洞走出,途经大泽(即呼伦湖),经大同到洛阳,建立北魏政权,开创了短时期的民族大融合;科尔沁文化,主要从辽宁引入,覆盖通辽市和兴安盟,现在通辽市政府在做科尔沁文化500公里景观大道;红山文化主要在赤峰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蒙医文化,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区域是蒙医文化的核心区,像很多蒙古国的人来找蒙医和蒙药,我们有国际蒙医院,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专门设有蒙医分院,我们可以依托蒙医打造养生康体;藏传佛教文化,在内蒙古的分布十分广泛,蒙古人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庙宇特别多,呼和浩特就有很多召庙,包头五当召号称“草原布达拉宫”,把这些庙宇连接起来可以做藏传佛教研学游线;还有比如说狼图腾、走西口、闯关东,走西口是陕西、山西人往内蒙古西部地区走,闯关东是山东人往东北走,然后走到现在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林区。其实大兴安岭70%都在内蒙古,人们对大兴安岭也存在认知误区。有了这些独特的线路产品,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指日可待。

孙小荣:当前内蒙古旅游经济发展如何?

魏国楠:整体来看,内蒙古旅游近几年发展势头还是好的,从全国各省区旅游总收入来看,内蒙古每年提升一个名次,2014年我到旅游局的时候,排在全国第24位,现在是第22位。根据内蒙古的经济总量和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相应的水平应该是全国第15位左右,我们的经济总量GDP现在是全国第15位,人均是全国第6位,因为我们地广人稀。显然,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所以这两年一直在以赶超的态势往前赶。内蒙古旅游对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率还可以,对GDP的综合贡献率是11.7%,对第三产业的综合贡献率是31%,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带动率是37%,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旅游扶贫效果也不错,旅游扶贫效益大概在18%,国家定的是17%,我们自己定的是20%左右。全自治区有8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脱贫,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要通过旅游扶贫实现3.5万左右的人口脱贫,这也是“十三五”期间内蒙古旅游重点要突破的攻坚重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