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父亲的草原 母亲的河

2016-04-23 17:48:25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吴喆华 宝音 | 责任编辑:许允兵
摘要:      春天的长调还有人传唱,春天的草原却变了模样。68岁的德德玛正准备排一部有关生态保护的音乐剧,她非常痛心,家乡竟成了沙尘暴的发源地。

  其木格夫妇和乌拉巴特尔演唱长调 记者宝音摄

长调依然在牧区里流传,旅游景区的舞台上、饭店里、各种那达慕大会上,处处都能飘出长调声。西乌旗里去年组织长调比赛,多人报名,甚至建立了一个专门唱长调的微信群,但其木格总觉得现在的长调已经没有了从前的味道。

其木格说:“我的微信群里有70多个人,一到晚上就在群里唱。长调长调是唱不完的调,有的歌一天一宿唱不完,特别长,歌词多。以前唱的长调现在年轻人真的唱不了。”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杨玉成和其木格有着同样的感觉,直到有一天,躺在草原上,杨玉成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听不懂长调。

杨玉成回忆:“我就躺在草丛当中,在那个旅游点上突然飘起了优美的长调,当时放的是《走马》,我听着我就感觉到就是掉下眼泪来,因为我才真正的感受到原来长调是蒙古的草原,蒙古的蓝天,蒙古旁边这个流淌的小河咕咕的声音,还有那边远处的牛羊的叫声,还有蓝天上飞翔的百灵鸟的歌唱,还有蛐蛐的声音,各种各样的,还有微风吹过的声音混在一起,所以自从那天我才真正的领略了什么是长调,长调本身就是草原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是懂了我的家乡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了长调,为什么这个城里就听不懂这个长调。”

  其木格家已经定居砖房,蒙古包更多成为储藏室记者吴喆华摄

其木格的独生子在呼和浩特读书,因为从小在外上学,放牧的本事已经不会了,对长调也不感兴趣。其木格希望他毕业能在城市找个工作,自己就在草场放牧养老。但她也希望,不管怎样,儿子的心里可以一直有那么一首歌,歌里,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1  2  3  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