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巴音淖尔草原“牧家乐”

2016-06-20 09:42:15 | 来源: 鄂尔多斯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曾鑫
摘要: 快到农历五月十五,乌审旗图克镇黄陶勒盖嘎查一年一度的那达慕活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快到农历五月十五,乌审旗图克镇黄陶勒盖嘎查一年一度的那达慕活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届时来吃饭住宿的人只多不少。这不,那日苏便提前在自家的牧家乐忙活开了。

那日苏是嘎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2009年开始,他便率先开起黄陶勒盖第一家牧家乐,并逐年扩大规模,时至今日已颇具气候。今年,他的牧家乐全面“升级”,三顶蒙古包既气派又漂亮,令人耳目一新。镇里准备打造巴音淖尔草原景区,在他的牧家乐旁新建了一处观景台。登高远眺,巴音淖尔草原碧草如茵,湖水如镜、水鸟欢翔的美景尽收眼底。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是黄陶勒盖嘎查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那几天,那日苏家的草场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么多的人,找个吃喝的地儿都难。何不在自家草场弄个摊子,做些传统饭食来卖,肯定能赚钱!瞅准这一商机,那日苏立即行动,搭了个简陋的布篷便“开张大吉”。这个布篷就是脑明塔拉牧家乐的前身。

那达慕活动年年举行,带旺了嘎查的人气,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整个夏天,黄陶勒盖都很“红火”。这样的势头下,扩大经营是必然。于是,从2011年开始,那日苏对牧家乐进行了大刀阔斧“扩张”,同时可接待几百人。除接待游客外,还承办各类宴会,仅2015年,那日苏家的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

“吃螃蟹”尝到了甜头,那日苏并没有满足。作为嘎查的支书,他想带动全嘎查人共奔富裕路。如今,依托巴音淖尔草原的天然资源禀赋,搭乘“十个全覆盖”工程快车,通村通户道路、水电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备,嘎查的乡村旅游渐成气候。那日苏“传经”,嘎查牧民“取经”,十多户人家搞起了不同特色的牧家乐。有针对学生暑期活动的民族文化教育基地,让孩子体验传统民族工艺,亲手触摸民族传统文化;有天然的娱乐营地,骑马、射箭、摔跤等项目皆可“亲自上阵”;还有蒙古刺绣、奶食品加工等,可谓“色香味”俱全。牧户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日子越过越红火。

日子富裕起来了,那日苏心中心心念念“改变”二字,与嘎查一班人深入研究探讨,将自己的设想写入嘎查下一步的规划里。下一步,黄陶勒盖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统一为奶食品、肉食品等注册商标,打造、推广品牌,并通过整合资源,走节约高效的现代农牧业路子。

向幸福进发,黄陶勒盖嘎查脚步不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