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周边村庄的农民在缺水而又贫瘠的土地上进行着耕种。 张鹏翔摄
陷入收费舆论漩涡
自5月1日起,“草原天路”启动收费模式,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张北县旅游局局长杨亮表示,其实当地政府也是想通过收取门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游览人数,因为每年的游览人数太多,给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很大压力。据统计,今年4月17日至5月11日,“草原天路”共产生垃圾400吨、750立方米,平均每天产生垃圾30立方米,为处理垃圾共出动清运车达225次。
杨亮表示,由于游客众多,去年交通拥堵是游客反映最多的问题。今年将利用“草原天路”智慧旅游平台,进行旅游网上预约,减少验票口检票时间,同时根据游客最高承载量限制,对游客进行分流,对10个易堵点和14个一般堵点,集中工作人员疏导交通。
“这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旦受到了破坏,我们根本无法修复。”杨亮说。
对于门票收入,杨亮表示,虽然现在尚处于当地的旅游淡季,从5月1日至5月10日,一共售出门票10842张,仅“五一”小长假两天时间就售出门票7000多张。目前,门票收入总额为526675元,已全部纳入张北县财政,将用于生态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对“草原天路”规范管理,杨亮表示,目前处于淡季,景区工作人员共180名。在去年旺季时,工作人员达300名。为了节省开支,景区工作人员分为季节工和长期工,在旺季时聘用周边村民,在淡季时,减少用工人数。
据介绍,为应对逐年增长的游客数量,张北县政府将新建4个停车场,停车位3428个,新增500个垃圾箱,设置5处垃圾移动转运站,购置10辆20吨垃圾压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