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红格尔图人的抗战记忆

2016-02-23 11:18:35 |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 作者:张泊寒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时光荏苒,记忆会逐渐模糊。因抗战而一夜成名的红格尔图,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保存着怎样的抗战记忆呢?在绥远抗战80周年之际,记者踏访红格尔图,听人们讲述战火硝烟中的故事……

军民团结并肩作战

在红格尔图,即流传着英雄团副张著“不怕死”英勇指挥作战的故事,也流传着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故事……

“史二打牲(打猎)出身,是个神枪手,当年作战中他就把守村子东门。史二穿着白茬皮袄,作战勇敢。”69岁的红格尔图村民陈考说。前些年,陈考经常给年迈的史二担水,也听他叨唠了不少战斗故事。

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敌人子弹密集时,压制得我军民不敢露头,史二拿枪挑着帽子举起,当时被打了几个洞。”村民陈考说。

在陈考心目中,作战勇敢的还有村民祁明。

“祁明是土炮手,他人挺壮,胆子挺大,他把砸碎的犁铧、铁锅装炮里打,威力挺大,敌人那边还闹不清是啥武器。”村民陈考说。

“那时候全民皆兵,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想为抗击侵略做点甚。”村民闫亮说,“当时有一家山西人开的翻砂厂,一开战,翻砂厂成了兵工厂,负责破碎铁器,供土炮作为弹药。”

老人们对闫亮讲,村里使用土炮做好的是李永胜、张木匠和大文子(宋大文),也只有他们3人力大,拉得动土炮。

“还有大手榴弹,30公分长,重的很,扔不远。人们就把手榴弹的木把子取下来,往土炮里一装打出去。”村民闫亮说。此说,可在战地记者方大曾的作品《绥东前线视察记》中找到印证:“最有趣味的是他们用晋军的手榴弹(晋军的手榴弹是太原兵工厂的特产品,是晋军所用的最有名的武器,形如一个铁锤,在木头柄的尖端有一根丝绳,把绳一拉就立刻投出去,五秒钟之后,即可爆炸,分大中小三号,小号的可以爆到50米直径的周圆,制造成本很便宜,每个只要一两毛钱)。去掉弹柄,装在土炮里,当作炮弹打出去,敌方受到这样‘改良炮弹’的损失很大,他们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全世界上就根本没有这种军火的名词,简直弄得敌方莫明其妙。”

如今,当年的土炮已无存。村民说,解放后土炮还在,后来被当破烂卖掉了,3毛钱一斤。

“王五海可出名了!”村民陈考说。

红格尔图1_副本

  复原的碉堡

王四海、王五海兄弟俩是神枪手。他们骑着马,说打房子的哪跟椽子就打中哪根椽子。人们抽烟,他们举枪打烟,却伤不着人。

村民陈考说:“一次,王四海、王五海兄弟俩听说一群土匪进入一个村子祸害村民,他们骑马赶去,上房顶隐蔽,土匪出来一个放(倒)一个,吓得土匪不敢出来。”

在红格尔图,人们传颂的是王五海打下敌机的故事。

1936年11月16日,敌机盘旋于红格尔图上空时,每到城壕阵地,就俯视低飞,机枪扫射,投弹轰炸,给我守军造成极大威胁。就在这危急之际,神枪手王五海用步枪瞄准,乘飞机低飞扫射之时扣动扳机,打中了敌机的要害部位。飞机一溜黑烟向商都方向逃窜,滑行到商都城北10多里处坠毁。

击落敌机,守城军民士气更加旺盛,人们奔走相告,并给王五海编了一个顺口溜:“王五海,真有名,他在游击队当过兵。他的靶子很有准,一枪给它个倒栽葱,‘啊呀’一声活不成。”

战后,王五海兄弟搬往商都居住,所住的村子,被当地人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五海村”……

1  2  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