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红格尔图人的抗战记忆

2016-02-23 11:18:35 |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 作者:张泊寒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时光荏苒,记忆会逐渐模糊。因抗战而一夜成名的红格尔图,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保存着怎样的抗战记忆呢?在绥远抗战80周年之际,记者踏访红格尔图,听人们讲述战火硝烟中的故事……

弹指一挥间,发生在1936年的绥远抗战,已经历时80年了。时光荏苒,记忆会逐渐模糊。因抗战而一夜成名的红格尔图,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保存着怎样的抗战记忆呢?在绥远抗战80周年之际,记者踏访红格尔图,听人们讲述战火硝烟中的故事……

红格尔图2_副本

  作战壕沟清晰可见

  战场遗存今犹在

出察右后旗政府驻地白音察干镇北行,记者的目的地是红格尔图。

在田间路上绕行1个多小时,记者眼前出现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一个小村在春寒料峭中升起袅袅炊烟,这就是红格尔图。小小的红格尔图,是鬼子妄图从商都侵占绥北的咽喉,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询问当年作战碉堡何处在,村民遥指村东北。在村子东北角的土台上,一座圆形的“建筑”出现,这是当地政府前几年复原的红格尔图作战碉堡。旁边的一堵墙上,白粉在风雨的侵蚀下已经斑驳,但依稀可辨“红格尔图抗战遗址”的字样。

碉堡有两米多高,是土坯垒砌而成,西有一门。进入碉堡,丈量直径有十余步,环绕墙体均匀的分布着七八个射击孔。通过射击孔向外张望,可清晰观察地形,是消灭来犯之敌的有利堡垒。

在红格尔图作战史上,碉堡的作用凸显。

1936年11月16日6时,敌炮向红格尔图东北、西北两围角集中猛击,“围墙被毁,碉顶亦残,倒塌数处”。炮击过后,伪军分别向红格尔图东北、西北两角猛冲。

“我守军或在碉堡底,或在深壕边,等伪军进入百米以内,以各种火器齐行斜射侧射……”一战下来,我守军毙敌百余,伪军不支溃退。

当天中午,敌炮又开始轰炸,炸弹之目标,专对碉堡。敌炮击百十发炮弹,将东、北两面碉堡的顶层炸掉。

“我军民在红格尔图筑起的碉堡,皆系两层,下层石质,较上层坚固。当初设计,即用碉堡上层监视敌人,下层杀伤敌人。今敌将碉堡上层打去,正好诱敌投罗。”红格尔图乡原副乡长吴月旺说,“当伪军冲至面前,我守军的轻重机枪、冲锋枪子弹由各碉堡内一齐喷出,冲在前方之敌,无一幸免。”

在碉堡旁边,深深的壕沟向远处延伸而去。这是当年军民合力而挖的。记者沿着壕沟走了一圈,足足有1个多小时,并查看到当年8个碉堡的所在之处。壕沟环绕红格尔图,只不过因为现在居民增多,在村西有些民居已经盖到了壕沟外。部分壕沟淹没在田间,已经不好辨认。但在村子东北、南面,壕沟依然清晰,有3米多深,宽亦有3米多。

这些深深的壕沟,多年来被人们误为战壕。61岁的闫亮是土生土长的红格尔图人。他说:“老人们叨唠,壕沟有两丈多深、两丈多宽,是阻止敌人进村的。在壕沟靠近村子的一侧,高高堆土,并建起一个个掩体,战士们趴在掩体里,敌人露面就打。”

1  2  3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