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艺术"高峰"人物·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0-11-11 08:47:08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赵明霞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中国网草原频道特辑录整理一组草原文化艺术“高峰”人物专访稿件,让我们一起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穿越往昔岁月,一睹知名艺术家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艺术观点和愿景。

“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对待自己创作的或者表演的作品,让广大群众承认、接受、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过于急着追求名利,静下心去做,名和利都会慢慢来的。”……这些年逾古稀,一生扎根草原,并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从业者,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似的艺术观点。他们从旧时代走来,在新时代依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光芒。

 中国网草原频道特辑录整理一组草原文化艺术“高峰”人物专访稿件,让我们一起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穿越往昔岁月,一睹知名艺术家们的风采,聆听他们的艺术观点和愿景。


“改革是最好的传承” 专访齐•宝力高:带着马头琴游牧世界的人

他的琴声一响,天上的云忘记了移动,地上的风忘记了呼吸……他,“一生只做一件事”,让中国草原的《万马奔腾》震响世界;他,70年马头琴生涯,数次革新,让马头琴这古老的乐器在今天更加迷人和响亮;他,古稀之年的“老野马”耕耘在三尺讲台,只为传承。很多人叫他“大师”,他却说:“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还是个小学生。”

1月15日,中国网草原频道专访国际马头琴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奏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马头琴音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齐•宝力高,听他讲述他和马头琴的故事。【阅读全文


专访民族音乐理论家乌兰杰:"草原音乐是生态、生命、生活的艺术"

“科尔沁民歌,融进了母亲的乳汁里,一点一滴流进了我的心灵深处。没有民歌,就没有我的今天。”刚刚获得中国音乐理论最高荣誉“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的82岁蒙古族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乌兰杰,如此诠释草原音乐赋予他的艺术生命力。

12月31日,中国网草原频道记者迎着2020年最后一天的朝阳,走进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特聘博士生导师、《蒙古学百科全书》•艺术卷主编乌兰杰的住所,聆听他和草原音乐的故事……【阅读全文


“草原百灵鸟”金花:人民中间是创作热土,舞台是我生命力的源泉

“在那百花盛开的草原上,肥壮的牛羊像彩云飘荡,富饶美丽的牧场哟,啊哈嗬咿,多么兴旺,勤劳的牧民建设着祖国的边疆……”

今年已77岁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金花唱过的300余首歌曲中,她说自己最喜欢这一首《牧民歌唱共产党》:“它的旋律非常好听,歌词内容既接地气又很美。”......【阅读全文


从青春舞者到“斯琴奶奶” 她让民族舞从草原走向世界

在明快的蒙古族乐曲伴奏下,年近九旬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在舞台上轻快地舞动着:行云流水般的碎步,风摆杨柳般的手部动作……她的舞蹈感情充沛、质朴豪放、刚劲有力,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韵挥洒得淋漓尽致......【阅读全文


马背展雄风为人民立功:“将军之女”阿木兰讲述内蒙古骑兵英雄故事

1950年,骑兵部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中国舞台艺术历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骑兵》,将这一段内蒙古骑兵的英雄故事带到舞台上,讲给新时代的人们。中国舞蹈家协会官网10月1日发布公告,《骑兵》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进入公示期。

“《骑兵》用艺术的形式真实再现了内蒙古骑兵的革命历史,这正是很多人希望革命历史以各种形式展现的结果。”这是内蒙古骑兵革命史研究会会长、新中国开国蒙古族将军孔飞的女儿阿木兰曾在观看演出后做出的评价,她大赞《骑兵》是一部非常好的舞剧......【阅读全文


“迎烈日踏风雪” 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吉日木图讲述岁月往事

“迎着烈日走,踏着风雪来,深情的河流也为我澎湃……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连绵的群山也为我喝彩……”一首《乌兰牧骑之恋》唱进了乌兰牧骑人的心间,也唱出了代代相传的乌兰牧骑精神。

“农牧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表演什么;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真的是迎风雪、冒寒暑,走过戈壁,跨过草原,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76岁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吉日木图回忆起自己走过的40余年乌兰牧骑岁月时,感慨万千......【阅读全文


草原上 “乘风破浪”的“云”:不会唱歌的舞蹈演员不是好作曲家

“带着雾的轻柔,带着梦的缥缈,在这清新的晨风里,晨风里,乳香飘飘……飘过花丛,飘过树梢,飘向彩云的怀抱……”悠扬的旋律舒缓地流淌着,将听者带到广袤无垠的草原。这首《乳香飘》是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家左如云被听众最熟悉和喜爱的作品之一,也是她开始从事专业作曲后的第一首作品。

从舞蹈演员到独唱演员再到作曲家……如今78岁的左如云走过的人生路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云”般变幻不定但又多姿多彩……【阅读全文


从业余爱好到竹笛大师,他领衔“草原笛派”走向世界

“街上行走的小汽车,按喇叭时的‘滴滴’声是几个音?大卡车的喇叭声‘嘚儿嘚儿’又是几个音?高级汽车与普通汽车喇叭的音色有什么不同?”在76岁的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竹笛大师李镇看来,音乐元素无处不在,它弥漫于天地间,渗透在生活中……【阅读全文


“好来宝”传承人乌云桑:用欢乐书写艺术人生 传承民族说唱艺术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想起年轻时在内蒙古艺术学校(现为内蒙古艺术学院)那些无比开心和幸福的学习时光,61岁的乌云桑忍不住唱起当年的歌儿来。

在欢乐的旋律中,记者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对着收音机,卯着劲儿一遍一遍用当时的流行歌曲练习唱歌的情景。“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不停地练习,很快乐很幸福。”乌云桑用带着浓浓草原味儿的普通话说道……【阅读全文


二人台“多面怪才”赵德厚:守正创新 让古老民间艺术绽放新活力

16岁时第一次登台的经历,赵德厚仍记忆犹新。当时他年纪最小的弟弟因病即将离世,他赶去告知在外演出的父亲回家。父亲听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团长催促后父亲才说了一句话:“我走了,晚上这戏咋办?”最后赵德厚留下来顶替父亲,从没上过台的他只学了一次台词和动作,就记住了,只是他没学过 “挨枪子儿”之后应该倒下,仍站立在舞台上的他最后被人撩起幕布拽了下去。

对于将近古稀之年的内蒙古艺术剧院二人台艺术团业务团长赵德厚来说,他的舞台处女秀就这样夹杂着悲伤与欢乐,留在他的记忆深处。【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