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公布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蓝皮书》显示,2017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2017年,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是1901年以来的第三高值;中国属异常偏暖年份。1951至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北方增温速率明显大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其中青藏地区增温速率最大。
1961年至2017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但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21世纪初以来,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波动上升,而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降水量年际波动幅度增大。中国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北方沙尘日数明显呈减少趋势。
《蓝皮书》指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21世纪初以来,青海湖水位连续13年回升,已接近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位;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另一方面,1960年至2017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经历了两次加速消融过程;2017年,1号冰川处于高物质亏损状态。1981年至2017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明显增加趋势,活动层底部温度呈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从大气中各类成分浓度的变化来看,1990年至2016年,中国瓦里关站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逐年稳定上升。2005至2017年,北京上甸子站、上海东滩站和广东番禺站PM2.5年平均浓度年际波动明显,2015至2017年PM2.5平均浓度较前期均有所下降。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定期发布年度《蓝皮书》,旨在更好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