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要有新作为。
巴彦淖尔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把巴彦淖尔建设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努力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
绿色高科技大棚
甘其毛都口岸
乌梁素海
美丽公田村
蓝图催人奋进,圆梦只争朝夕。一场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战役正在全市打响。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进484万亩盐碱地改良等重点工作,正在成为当前推动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现代经济体系与绿色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乡村文化融合互动、现代城市风貌与秀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一幅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画卷已在巴彦淖尔大地徐徐展开。
努力建成绿色产业集聚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种富硒小麦,头一年有顾虑,只种了几亩,去年种了20亩,全部交售到了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今年打算再种50亩。”临河区干召庙镇广联村三组的郝有宽对种富硒小麦充满信心。在兆丰,这些小麦被运往生产车间,经过自主研发的低速低温石碾制粉工艺加工,产品成为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新宠。去年兆丰公司富硒小麦订单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让麦农切实收获了红利。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这只是巴彦淖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亮点。绿色是巴彦淖尔的底色和价值,绿色发展是全市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绿色崛起的制胜法宝。巴彦淖尔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目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巴彦淖尔将着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响河套地域品牌,科学制定河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盐碱地改良和土地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趟出一条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全市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努力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让环境更绿、乡愁更浓、乡景更美
去年冬季,乌拉特前旗发生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儿,两千多只红雁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南飞,而是选择停留在该旗大佘太镇什那干村尔善组越冬。当地良好的生态为红雁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据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介绍,当前湖面及周边地区共发现鸟类2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近年来,巴彦淖尔下大力气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整治,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要求,巴彦淖尔立足市情实际和资源禀赋,明确提出,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谋划和推动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整体保护等工作,努力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
巴彦淖尔将推进河套平原绿化、乌梁素海综合治理、乌兰布和沙区治理、乌拉特草原保护、阴山山脉生态保护、黄河湿地保护等重大工程,积极参与沿黄生态走廊建设,基本完成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努力把巴彦淖尔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努力建成乡村振兴样板区: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牧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走进五原县套海镇禹辰板业厂,卖秸秆的四轮车一辆接着一辆,卸车、开票、领钱,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红旗村二组村民柴亮明高兴地说:“过去用来烧火的秸秆竟然也值钱了,每亩能卖150块钱,我今年秸秆就收入了7000多元。”增加农民收入,培育产业是关键。禹辰板业通过“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巴彦淖尔制定了乡村振兴目标和计划,努力把河套地区建成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样板区。新起点,再出发,巴彦淖尔80万农牧民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巴彦淖尔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改善农村牧区面貌和生活环境,让农牧区生活环境更绿、乡愁更浓、乡景更美。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积极推进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农村牧区成为农牧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让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努力建成对蒙开放先行区:构建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
2017年,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达到1821万吨,贸易额达到200亿元,成为全国过货量最大、贸易额最多的公路口岸。据统计,甘其毛都口岸过货总量已累计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中蒙国际大通关物流贸易重要枢纽。巴彦淖尔市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铺就了引进蒙古国优质煤炭的一站式“乌金之路”。
开放是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过去40年巴彦淖尔发展的最强音,也是今后实现绿色崛起的动力源。未来,巴彦淖尔将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姿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巴彦淖尔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设立中蒙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跨境矿产能源合作试验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理顺口岸管理体制,加强口岸规划建设管理,把甘其毛都口岸建设成为集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跨境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口岸特色城镇,争取未来3年口岸年过货量突破5000万吨,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设立俄蒙商品直销店,开通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跨境航线,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度合作,把甘其毛都口岸建设成为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对蒙开放桥头堡。
努力建成美好生活共享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住有所居、住有所安事关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从低矮狭小的棚户区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刘凤娥是巴彦淖尔市众多保障房受益者之一。随着保障房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临河区居民刘凤娥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安居梦。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巴彦淖尔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一座城市,只有在关注民生上取得长足进步,百姓才会真切地感到温暖和幸福。站在新起点,巴彦淖尔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共享共建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巴彦淖尔市将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城镇道路48公里,改造背街巷道32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000亩,开工棚户区改造12877套,基本建成5554套,改造老旧小区230万平方米、平房区150万平方米。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农村牧区转移就业12万人次,扶持2000人成功创业。推进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签约服务率达到40%以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巴彦淖尔将不断筑牢社会稳定之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科学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塞上江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清晰的发展思路描绘出绿色崛起的新蓝图。迈进新时代,扬帆新航程,巴彦淖尔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正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逐步将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宏伟图景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