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焦点关注>

十九大时光:一首流传在三江源格仲草原上的“绿色感恩”歌

2017-10-25 13:43:55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洪玉杰 | 责任编辑:王金梅
摘要: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生态管护员”字样的袖章,在美丽的格仲草原缓步徐行,打马而过的高寒草甸上,垃圾全数被收纳在纤维袋中。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放下牧鞭的曲尼当起了一名生态管护员。

戴着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生态管护员”字样的袖章,在美丽的格仲草原缓步徐行,打马而过的高寒草甸上,垃圾全数被收纳在纤维袋中。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资料图)

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放下牧鞭的曲尼当起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每天都要巡护,澜沧江园区的山、水、林、草、湖以及野生动物都是巡护的重点,小的范围基本一天就能巡护完,大的范围要和同伴一起带上糌粑等干粮走上好几天。”说起自己的日常工作,曲尼自豪地跟记者介绍道。

作为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玉树把生态立州作为谋划各项工作的主题和发展玉树的核心竞争力,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天字号”工程,这项工作也成为玉树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九大再一次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对于曲尼来说更加坚定了信心。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考核制度,曲尼将获得每月1800元的报酬,如优秀还将得到额外的表彰和奖励。“现在肩上的责任感觉更加大了,作为一名澜沧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只希望以后为国家公园建设多做一份自己的贡献。”曲尼这样说道。

为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曲尼的家乡杂多县积极推进“三江源”清洁工程,按照“户分拣、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新型牧区垃圾处理机制、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程在全县推开,覆盖超过4万人。

三江源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使得澜沧江园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较好的遏制,野生动物的种群恢复加快。

曲尼认为,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在保护着人,而比起保护,思想上的转变更为重要。“以前觉得脚下的草原只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现在不这么想,因为这是澜沧江源园区的草原,是国家公园共同的家。”

“天上的七色彩虹用百花编成,草原上的艳丽花朵用彩虹染成,帐房里的花毡子用彩虹和百花擀成,国家公园里的美好生活我们用‘绿色感恩’。”一首流传在草原上的擀毡“祝吉歌”改编为“绿色感恩”歌吟唱着,曲尼和同伴们继续踏上巡护的路。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和自觉行动在玉树各族干部群众中同知同感同奋进……(记者 洪玉杰)

原标题:十九大时光:一首流传在草原上的“绿色感恩”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