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陷入发展困境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曲艺形式,被西方蒙古学专家誉为研究蒙古史诗的“活化石”。科尔沁草原是蒙古族乌力格尔艺术的摇篮,哺育了世界级民族曲艺大师琶杰、毛依罕等享誉中外的艺术家,诞生了《春秋战国故事》、《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乌力格尔”演说译本,涌现出了《英雄格萨尔可汗》和《蟒古斯征服记》等英雄史诗。上世纪90年代,通辽市扎鲁特旗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曲艺之乡”。
然而,记者了解到,这种在蒙古族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活态口头文化,如不采取抢救措施将会消失。一方面,是乌力格尔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老百姓特别是城市年轻人的“兴趣点”已经偏离传统民族文化。目前,虽然男女老幼都喜欢乌力格尔说唱,但真正的乌力格尔迷还是那些中老年人,年轻人更愿意看电视节目或者参加其他的娱乐活动。同时,由于乌力格尔主要流传于蒙古族聚居地,绝大部分是用民族语言或者方言说唱,所以,很难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另一方面,乌力格尔人才短缺,演唱乌力格尔的大多是一些老艺人,他们大都年老多病,能够演唱整部乌力格尔的少之又少。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对包括少数民族传统说唱艺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比较重视,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对文艺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乌力格尔涌现出一批新的胡尔沁群体。他们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经过改编后搬上舞台,扩大了乌力格尔的影响力。
专家“七嘴八舌”献良策
在8月24日的座谈会上,如何让乌力格尔这朵根植于科尔沁大地的艺术之花常开不败,同样成了与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从乌力格尔说唱艺人和专业学者的发言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乌力格尔的生存与发展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摆在眼前的传承人队伍萎缩、人才稀缺、创作乏力、曲种锐减、经费不足等困扰着乌力格尔发展的难题,大家都摩拳擦掌,积极建言献策。
乌力格尔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德力根说:“只要我能说能走,我就一定继续带徒弟,把乌力格尔传下去。”话音刚落,现场掌声雷动;当与会人员看到“80后”小伙儿呼琴图带来的成果——建立“胡仁乌力格尔爱好者”微信群并吸引四万“粉丝”在线举办多次专题讨论时,每个人都点头称道……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学博士后杨玉成是从库伦旗走出去的学者,从事乌力格尔研究多年。他从建设、研究、传承、发展、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建设乌力格尔博物馆或乌力格尔艺术殿堂,全面展示乌力格尔文化,并将其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实现传统资源的保护、展示、传承与地方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乌力格尔一条街,打造乌力格尔主题集市,具有游览和购物双重功能;建立乌力格尔主题旅游走廊,涵盖全市主要的乌力格尔流传区域,形成一个整体。同时认为研究是乌力格尔保护传承、发展弘扬工作的基础,应该组织专家,完成乌力格尔传承现状、音乐生活现状的动态研究;建立乌力格尔数据库,推出乌力格尔研究系列丛书,挖掘、整理、恢复与重建科尔沁史诗,整理出版乌力格尔经典曲目,建立乌力格尔传承人以及乌力格尔学者信息系统等;培养乌力格尔表演、创作、创新、研究人才,推动乌力格尔进中小学校园,举办乌力格尔培训班,对年轻传人进行培养培训;将乌力格尔的保护传承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进行各种形式的产业化开发;制定乌力格尔传承人、乌力格尔传承户、乌力格尔传承村的选定与鼓励方法及实施细则。
在听取了与会代表们的发言后,通辽市委书记罗永纲感慨地说,乌力格尔是一种具有特殊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因为它的说唱不受时空所限,只要有一把琴,一副好嗓子,艺人们就能谈历史、说现在、话将来。乌力格尔曲艺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资源、资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乌力格尔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