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扎赉特长调:记录古代蒙古扎赉特草原游牧生活

2017-02-17 09:03:17 | 来源:兴安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康熙年间,清廷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将扎赉特旗编入哲里木盟,为“嫩科尔沁10旗”之一。

扎赉特长调艺术历史悠久。从历史看,扎赉特部封建统治者谱系源自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哈撒儿后裔,属于科尔沁部落,原驻牧额尔古纳河至海拉尔河一带。明代中叶,科尔沁部落首领奎猛可塔斯哈刺率部南迁,扎赉特部落亦在南迁行列当中,跨越大兴安岭山脉,进入辽阔平坦的松嫩平原。康熙年间,清廷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将扎赉特旗编入哲里木盟,为“嫩科尔沁10旗”之一。

扎赉特史称“札刺亦儿”。早在辽金时期,扎赉特部便活跃于长城沿线。后被契丹人战败,退入蒙古高原腹地。13世纪初,“札刺亦儿”部为成吉思汗所统治。

民间歌曲的地域分布,犹如一条蜿蜒流淌的江河,自有其源流派系。明清以来,居住在扎赉特地区的大多数古代“札刺亦儿”的后裔,他们世代传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其中音乐自然也在其范围之内。由此可知,至今流传在扎赉特旗的某些古老的民歌,无疑是“札刺亦儿”部落文化的一部分。

扎赉特旗自北向南,形成三种地貌。中心地带,地势平坦,主要是农业区,汉族人口占多数。原先生活在中心地带的蒙古人,出于种种原因,纷纷迁徙到“北八乡”,并将扎赉特长调也带到这里。因此,扎旗中心地带的蒙古族民歌流失较多,不能与北部地区相提并论。南部的情况较为特殊。今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自治乡一带,聚居着10万多蒙古族人口。清代末年,该地区属于扎赉特旗“札萨克”管辖,位于原扎赉特旗的最南端。从其文化源流上看,镇赉县蒙古族民歌并没有什么两样,同属于扎赉特部落文化和扎赉特地域文化范畴。

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通过诸多蒙古部落的融合而实现的。同样,蒙古族音乐的形成,也是通过诸多部落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而完成的。从音乐史上看,扎赉特长调地域风格的最终形成,便是通过与其他部落音乐文化的多次融合实现的。明代中期,“札刺亦儿”部落南迁至松嫩平原后,便与当地的乌梁海蒙古部落相融,彼此通婚,经济文化方面交流密切。因此,所谓扎赉特人的部落文化和地域文化,实际上是扎赉特与兀良哈两种部落文化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的结果。有趣的是,来自卓索图盟的蒙古移民,大部分是兀良哈人的后裔,几百年后,两个部落的后人竟然再次发生了音乐交流。

清代的卓索图盟,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民间音乐也发展到很高的程度,长篇叙事歌、乌力格尔(说书)、民间器乐合奏等民间音乐形式,都是在该地区孕育产生的。随着外来移民的大量流入,这些新的民间音乐形式在扎赉特旗地区流传开来。蒙古族民歌方面,科尔沁和卓图索两种风格色彩的音乐产生碰撞和融合,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力地推动了扎赉特长调和科尔沁短调民歌的衍进。

扎赉特长调民歌所反映的内容,几乎涉及古代蒙古扎赉特草原游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会功能看,大体可以划分为宴歌、思乡歌、婚礼歌、情歌、宗教歌和其它类民歌,而情歌流行最广、数量最多,构成了长调民歌的主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