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循环畜牧业给青海农牧民尝带来的“甜头”

2016-12-23 08:44:55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如今,青海的草畜联动高效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真正实现了1+1>2效益。

青海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大石头村是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祖祖辈辈过惯了靠天种地、靠天养畜的生活。不过这几年,村里的3万多亩天然草场,村民再不会让自家的牲畜铆足了劲儿地吃,而是禁牧、休牧、轮牧,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95%的耕地用于种植牧草,将收获的牧草青贮用作牛羊的饲料。

村会计算过一笔账,目前,村里每年能育肥牛5100头,每头利润1500元;育肥羊6300只,每只利润500元,每年仅出栏牛羊销售收入就4000多万元,纯利润了超过1000万元,按人头算的话,每人能多收入1.9万元。如此丰厚的回报是靠天种地和靠天养畜难以想象的。

“十二五”以来,随着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深入推进,青海对2.45亿亩草原实施了禁牧,2.29亿亩草原实施了草畜平衡,共核减超载牲畜570万羊单位。怎么让饲草种植和养殖之间产生有效的对接,饲草供给和饲草食用实现最优结合,成为青海省农牧部门这几年来一直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表示,面对牛羊肉增产压力加大、饲草供给不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难度增大等诸多制约因素,在供给侧改革要求下,迫切需要建成一个从种植到养殖,再到养殖场粪污有机还田的循环农牧业产业链,通过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实现畜牧业生产“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目标。

粮改饲工作的试点与探索,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饲草供给不足问题。2015年,青海省在湟源县、互助县、门源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如今,这几个县的农作物秸秆等饲草料在当地的入户率和利用率显著提高,群众尝到了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畜牧业的甜头,草畜联动发展明显加快。

在海北州海晏县高原藏区牦牛繁育养殖基地的一处厂房内,两台机器正在不停地运转。一台将牦牛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有机肥,另一台则将处理后的粪便加工成为生物质炭。有了这两台机器,繁育养殖基地负责人严成功不仅再也不用为那些难以处理的牦牛粪便发愁了,而且还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益。

如今,青海的草畜联动高效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真正实现了1+1>2效益。青海省积极推进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推进人工饲草种植,实现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做大做实废弃物综合利用。2015年底,人工草地建设面积达到779万亩,引进的7家有机肥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1万吨,重点打造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肥还田用于种植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