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焦点关注>

“草原之肾”呼伦湖重现生机

2016-12-07 09:22:0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 作者:李玉琢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呼伦湖流域曾经是北方诸多游牧民族生命与文化的摇篮。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上唯一的浩瀚大泽,呼伦湖水域不仅为人类提供水产品与水资源,还是一道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

“呼伦湖从2013年开始涨水,现在差不多已恢复到了前些年的水位,湖水也比以前干净了许多。”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白音陶日木嘎查牧民苏雅拉图家在距离呼伦湖约5公里的西南岸,在呼伦湖畔生活了30多年的他,见证了呼伦湖的潮起潮落。

“目前通过连续监测,呼伦湖湖区超标因子和倍数呈下降趋势,水质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后,我们要努力践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守住3条底线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守住生态底线,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呼伦贝尔市水文局水质化验员吴宝龙手中的监测数据,给了大家对呼伦湖美好明天的信心。

昔日的呼伦湖烟波浩渺,湖区面积最大时曾达2300多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本世纪初,呼伦湖湖面持续萎缩。在苏雅拉图印象中,当时的呼伦湖水退了两三华里,近岸湖面变脏了,原来茂盛的芦苇也开始稀疏。200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特别是持续暖干气候的影响,呼伦湖湖水面积持续缩小。2012年,湖面一度由丰水期的2339平方公里缩减为1750平方公里;蓄水量严重下降,比历史最大蓄水量几乎减少了一半,水深也由9米下降到4米。湖水中盐分、氮磷等浓度提高,富营养化、盐碱化等问题加重;整个湖区生态系统失衡,致使鱼类、鸟类减少。

呼伦湖流域曾经是北方诸多游牧民族生命与文化的摇篮。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上唯一的浩瀚大泽,呼伦湖水域不仅为人类提供水产品与水资源,还是一道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呼伦湖及其周边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以及维系周边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守生态底线和环保红线,坚持绿色发展是呼伦贝尔不变的承诺。为了拯救呼伦湖,呼伦贝尔市多次专题研究推进治理保护工作,积极谋划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草原奖补、生态移民、沙地治理、水资源科学调配、部分休渔……一项项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让“草原之肾”呼伦湖迎来重生。

近年来,呼伦湖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克鲁伦河、乌尔逊河、新开河等地表河流向呼伦湖注水量加大,使得水面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为促进呼伦湖水系的良性循环,呼伦贝尔市对新开河河道进行清淤,以增强呼伦湖排水能力,恢复排水河道和支流的补水功能。作为草原生态治理主战场的新巴尔虎右旗,从2011年起,每年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00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2140多万亩。全旗每年发放1.5亿多元的奖补资金,约四分之一投在呼伦湖周边地区。

为恢复呼伦湖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平衡,呼伦贝尔市打出了一套综合治理组合拳——实施河湖连通疏浚工程、加大周边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力度、实施为期5年的部分休渔措施、启动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组建流域管理机构、制定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一系列强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呼伦湖水域生态环境。近几年,呼伦湖水位已累计上涨3.2米,水域面积达2038平方公里,恢复到2002年的最好水平。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松涛认为,呼伦湖是由于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沉降带,经贮水、积水而形成的湖泊,这使得呼伦湖的自然状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呼伦贝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赵家明介绍:监测表明,呼伦湖没有工业和大的人为污染,其水质情况主要受环境本底值影响,都是自然变化的过程。虽然呼伦湖保护与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保护好这一北方大泽,仍然任重道远。(文/李玉琢摄影/李新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