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文史灿烂的乌兰察布

2016-10-19 09:32:55 | 来源:草原文化网 | 作者:常耀宗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这里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草原文明与黄土高原文化相互交融,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共同积淀了乌兰察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地带结合部的乌兰察布,自古就是许多北方民族兴衰更替、兵家必争之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山峦起伏,丘陵交错,北枕蒙古高原,中横阴山山脉,南伸黄土丘陵。境内有黄河、水定河、内陆河三大水系,17条河流发源于此,流向四方。岱海、永兴湖景区、格根塔拉草原、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二龙台国家森林公园、老虎山公园、黄旗海湿地等,令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就是在这样一种山水架构的自然舞台上,演绎了悠悠乌兰察布文明史的辉煌与灿烂、浪漫与神奇。
  这里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草原文明与黄土高原文化相互交融,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共同积淀了乌兰察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远古时期,乌兰察布山地“森森极盛”,《史记》中谓此地民族为“林胡”。战国时,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为赵国和匈奴的领地。西汉时,匈奴在今乌兰察布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中部单于庭最高政府机关。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隋唐,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宋至清,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利、蒙古相继生息之地。清天聪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等6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称乌兰察布盟。
  乌兰察布地域的察右前旗曾是辽代的古商道,是古代通往波斯湾等西域的必经之地,也称西经道,各路商队途经这里,带动了文化昌盛,经济发达。此外,刘彻、李世民、康熙、王昌龄、杜甫、李贺、欧阳修等帝王名流大家亦从此路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其大好风光、民风民俗、征战、古迹进行了描写和凭吊,成为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其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歌,是对乌兰察布草原风光的真实写照,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乌兰察布文化遗存丰富,文物众多,精品荟萃,古风浓郁。庙子沟、集宁路、园子沟、老虎山等古文化见证了5000余年的文明史。这里既有远古文明曙光的投影,又有战国西汉边塞的幽远,既传承了金戈铁马的雄风,又延续着通商重地的风采……
  近代,各族人民在同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在鸦片战争中受到恩格斯高度赞扬的驻守镇江的察哈尔八旗蒙古将士,有为保卫浙江镇投海水尽节的蒙古民族英雄裕谦,有波及玫瑰营一代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丰镇的“小状元”起义。抗日战争前,有震惊中外的1936年红格尔图、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和在全盟境内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以及解放战争中发生的集宁战役都使乌兰察布名满天下,彪炳史册。
  进入新世纪,乌兰察布人继承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正准备把“中国薯都、风电之都、国际皮革、综合物流”四张乌兰察布名片优雅地呈到世人面前。(文/常耀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