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绿了草原肥了羊羊倌儿变老板

2016-09-09 11:07:16 | 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 作者: 尹小剑黄华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这次随全国“三农”媒体采访团走进盐池县,最让记者触动的是盐池滩羊。”  2015年,全县累计设置装备摆设规模滩羊养殖园区(场)317个、尺度化养羊棚舍1.75万座,有滩羊产物加工出产企业7家,年加工产能40万只。

这次随全国“三农”媒体采访团走进盐池县,最让记者触动的是盐池滩羊。此次宁夏行,要说美食,首推盐池滩羊做的菜肴。

宁夏朔牧盐池滩羊繁育有限公司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盐池滩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池滩羊产地范围为盐池县花马池镇、大水坑镇、惠安堡镇、高沙窝镇、王乐井乡、冯记沟乡、青山乡、麻黄山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很奇怪,即使是盐池滩羊只要超出此范围拿出去养一星期,味道就变了。盐池滩羊四肢刚健,善于奔走,是皮肉兼用型的品种,肉质细嫩,无腥膻味儿,脂肪分布均匀,含脂率低,每100克盐池滩羊肉所含的蛋白质总量为93.2%。”

“盐池滩羊在繁育方面与其他地方养殖的不一样,每年只能繁育一胞一只。”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宁夏盐池县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采访看到,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繁忙地分解、称量、包装羊肉。负责人方利鹏介绍,“我们的高端羊肉在北上广等地每公斤售价260元以上。公司去年交易达4600万元,有30%来自高端羊肉。”

2015年,全县累计设置装备摆设规模滩羊养殖园区(场)317个、尺度化养羊棚舍1.75万座,有滩羊产物加工出产企业7家,年加工产能40万只。该县围绕保种、提质、扩量、增效四个枢纽环节连续发力,滩羊工业初步形成了“企业+园区+庄家+尺度化+品牌”的成长模式。

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奋向记者介绍,盐池县羊产业稳定发展,2015年全县羊只饲养量300.12万只,与2014年基本持平。羊肉产量2.7万吨,以滩养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到6.5亿元。目前,滩羊养殖主体呈现“公司+规模养殖园区(场)+养殖户”的结构,规模化养殖比例近60%。滩羊产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更加突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其中来自于养羊业的收入占1/3。

在鑫海生态牧场,方利鹏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事畜牧、尚畜牧、善畜牧”的盐池人几乎户户放牧、家家养羊。当时的盐池大草原“天上一片云,地下一片云”,最多时全县有86万只滩羊在草原上啃食植被。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力发展使环境迅速恶化,草场逐渐裸露出斑驳的黄土、沙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人们被风沙撵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富足水土,举家搬迁。为了恢复生态,盐池县从2001年底起在全县禁牧。

“虽然我们是圈养,但是按散养的模式来养殖,吃百草,建有跑道,每天早晚要跑步,其圈养肉质与散养肉质没什么区别,这也是盐池县为解决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矛盾,探索出一条舍饲圈养之路。”方利鹏说。

近3年,盐池县投入各类资金近2.5亿元,对养殖棚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滩羊种母羊扩量、滩羊种公羊投放、青贮池建设、青黄贮饲料制作、人工种草等环节进行扶持,新建标准化滩羊养殖棚圈14800座、培育标准化滩羊规模养殖场35个、组建滩羊基础母羊核心群32万只、投放滩羊种公羊6800只、新建青贮池23万立方米、多年生牧草留床77万亩,年均种植一年生牧草10万亩,全面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从放牧到舍饲圈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羊倌儿们纷纷变成了羊老板,实现了他们的发家梦想,生态环境也逐步得到修复。今天的盐池,绿了草原肥了羊,户户农民致富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