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青藏高原连队时,有趣的事情当属捡牛粪。那里捡牛粪可不是像咱武清原先农户人家肩挎粪箕子,手拿粪叉子,把牛粪捡回家作为农家肥,这里是把牛粪作为燃料烧火用。
乍到高原,我疑惑不解,牛粪居然能当柴烧,实在太神奇了。后来才晓得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全都是放养,只吃草不加料,所以牛粪没有臭味。再加上海拔高,紫外线光照强,牛粪屙到地上很快就干透了。由于干牛粪全是草沫子,用它作柴具有易燃烧、火势旺、底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自然成了高原人的理想燃料。到过高原的人不难发现:当地人家、地方单位、还有部队营区,门前或一侧都有一间小屋,那就是储存牛粪的专用房。
我们部队的驻地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六个县,方圆数千公里的范围内,全部是藏族牧区。牧民们主要以放牧牦牛为生,牛粪散落于草原,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我第一次参加拣牛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兵训练时,连队组织以拣牛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当地风俗民情,并为连队储备燃料。在连排干部的带领下,我们骑马准时到达了预定地域。
连队一百多名官兵之中,有二三十名武清籍的新兵,都是首次接触拣牛粪这个新事物,面对遍地牛粪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担心像老家的牛粪一样,弄不好沾得满手、脏了衣裤。为此个个戴着洁净的手套,缩手缩脚,小心谨慎地把牛粪拣起来放入麻袋。连长见状,严厉批评并命令我们:“瞧你们这个熊样,哪像个高原军人的样子,都把手套摘掉!”新兵们“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赶紧摘下手套,徒手捡了起来。老兵们则习以为常、不以为然,因为当初他们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在老兵们的言传身教之下,新兵们终于放开了手脚,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四面八方戳起了装满牛粪的麻袋。新兵们又猜测起来:这么多牛粪怎么运回营房呢?是用马驮吗?我们才学会骑马,一个人骑着都没把握,再驮上麻袋,那还走得了吗?要不然马驮牛粪,人跟着马走,可几十里路,什么时候能走到连队呢……正这时,只见远处开来了几辆军车,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连首长早已作了安排,是用汽车运牛粪。新兵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齐心协力把遍地装满牛粪的麻袋装上汽车。然后,目送着军车把大家的“胜利果实”运回营地。
时光匆匆,当年的我们如今都成了花甲老人,每逢老战友聚在一起提起当年捡牛粪的一幕幕,都哈哈大笑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