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蓝天、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长调牧歌、炊烟敖包、生态家园,无一不是锡林郭勒旅游的特色。锡林郭勒大草原,历来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是蒙元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蒙古民族和草原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创造了繁荣的畜牧业经济,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锡林郭勒盟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人文遗迹丰富,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最完整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拥有“中国马都”称号、“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美观光旅游目的地”、“游牧文化之源”、“蒙古长调之乡”、“搏克健将摇篮”、“民族服饰之都”、“蒙元文化发祥地”、“骆驼之乡”等诸多美誉。锡林郭勒盟旅游业依托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不断打造旅游精品核心项目,旅游业成为拉动全盟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牧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力量。今年1——7月份,全盟接待游客644.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49亿元。
锡林郭勒草原深厚的马文化底蕴
锡林郭勒盟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马在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马,不仅是蒙古族牧人的交通工具,也是他们最好的伙伴。千百年来,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对马有着很深的眷恋之情,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马的传说和故事,在当今的生活中,与马有关的活动也比比皆是,形成了富有蒙古族特色的马文化。
蒙古族对马的情结植根于灵魂深处,从马头琴的由来到关于马的诸多民间故事,无不充满了对马的深深依恋,即使是风靡全国的电影《狼图腾》中,也有大量马的描写和镜头。现如今,马虽然已经不再是蒙古民族在草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但人们对马的喜爱却没有减少。每逢那达慕,赛马作为男儿三艺之一,是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赛马冠军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有关马的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西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乌日苏勒图》(团青马)就是其中优秀的作品。喝酸马奶是蒙古民族独特的养生方式,每年夏季,无论在城市还是牧区,到处都有酸马奶出售。喝马奶成为当地人一大爱好的习惯。“策格”还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锡林郭勒盟马匹存栏数达21万匹,其中蒙古马19多万匹,太仆寺旗是元、明、清三代皇家御马的繁殖和培训基地。镶黄旗、正镶白旗是清代皇家牧场。阿巴嘎旗是黑马的故乡。西乌珠穆沁旗、东乌珠穆沁旗是孕育蒙古白马的摇篮。苏尼特右旗诞生了草原上第一支马背上的文艺宣传队——乌兰牧骑。锡林郭勒盟现有大中型赛马场13个,每年举行草原那达慕和草原赛马活动300多场次,比赛在传统赛马、马术活动的基础上,引入FEI国际马术耐力赛、中国马术大会等大型国际国内现代马术赛事,先后组织举办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中国·锡林郭勒FEI国际马术耐力赛”、“中国马术大会”、“中国草原大赛马”、“全国马术绕桶冠军赛”等大型马术赛事活动。全国首创唯一以马为主题的全景式综艺演出剧——《千古马颂》,夏季演出四个月,场场爆满,深受游客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