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乌珠穆沁草原,绿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桩桩利民生,件件显民意,让牧民的生活甜了,心里暧了,也让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了根基,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助推起草原牧区新变化。
全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以来,该旗立足边疆牧区实际,三年确定投资7.46亿元,实现57各嘎查的“十个全覆盖”目标。工程实施以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努力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环境改善。工作中,聚焦点、抓重点、攻难点、从“细”处谋划,从“实”上着力,从“准”上突破,推动工程建设取得成效。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该旗立足牧区偏远、分散、点多、面广、线长的现实,针对房、水、电、讯、广播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本着“先所急所需后普遍享有”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形成以点连线、由线扩面的工作格局。针对社保、教育、卫生、文化、购物等公共服务保障建设,充分考虑牧区地域特点、出行成本等因素,按照“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保障到位、方便群众”的思路,编制项目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做到了“一嘎查一规划、一牧户一张图”,保证了项目的实用性和效益的最大化。在资金筹措上,突出政府引导、项目主体、牧民自筹、社会支持的思路,创新和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财政资金配一块、金融信贷借一块、发动群众筹一块、施工企业垫一块的办法,努力保证建设资金需求。
三年以来,通过多元筹资模式,累计筹措资金4.5亿元投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在项目整合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攻”的原则,累计整合17个涉牧项目资金1.93亿元,全部用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资金的综合效益,从而调动起了全旗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有力的促进了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产业是支柱。工作中,东乌珠穆沁旗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已取得了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增收致富、嘎查容貌整洁、公共设施完善的多赢效果。
(宋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