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草原上共玉公路 10个小时可从西宁到玉树

2016-08-31 09:48:45 | 来源: 西海都市报 | 作者: 郑思哲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为此,张永厚和共玉项目办的同志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最终,他们设计出了一种高效洒水设备——喷带。达日至玉树公路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采用10米,项目平均海拔4400米。

●全线计划今年10月底贯通●青藏高原地区首条多年冻土区高速化公路●通车后,10个小时可从西宁到玉树

共玉公路,这条经过三江源、全线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高速化公路因其绿色、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被当地群众誉为“从草原上‘长’出来的公路”。而其在建设期间积累的经验和运用的创新科技,也为我国高原冻土区域高速公路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青海新闻网讯在国道214旁边,一条崭新的高速化公路与其遥相呼应。这条公路计划今年10月底全线建成通车。通车后,从西宁出发,只需10个小时便可到达玉树,这相比之前缩短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草皮移植和生态植草,是共玉公路建设期间最为重要的两项生态恢复措施。为了能够在公路两侧实施这两项生态恢复工程,建设者可没少动脑子。

种草就需要浇水。但在高海拔地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高海拔地区日照强,风速大,用普通的方法浇水,植被的成活率并不是很高。”路桥机械公司副经理张永厚对此颇有体会。

在经过一段时间灌溉后张永厚发现,用传统的方法实施灌溉,水压大了容易把种子冲跑;水压小了又喷洒不匀。而且由于高海拔地区日照强,这种灌溉方法洒出去的水还没等渗透到土里就蒸发了。

为此,张永厚和共玉项目办的同志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最终,他们设计出了一种高效洒水设备——喷带。

其实喷带并非是什么复杂的机械设备,就是一根扎了数个小洞的胶皮管子。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洒水设备,大大提高了共玉公路生态植草的存活率。

为了使喷带能在70公里的绿化带发挥最大功效,张永厚反复试验,最终设计出了最有效的工作方案。

按照张永厚的设计,每辆洒水车会配备一根长30米至50米的胶皮管子,一辆车负责1公里,这样每辆车不断往复循环,来完成70公里的绿化工作。“这样虽然喷得慢,但是喷洒出去的水均匀,而且水分也更容易渗透,大大提高了植被的存活率。”

如今,芨芨草等抗旱植被随风摇曳在共玉公路两旁。从远处望去,黑色的沥青路面从草原当中穿行而过。而当地群众对共玉公路的称赞——从草原上“长”出来的公路,则是对共玉公路生态保护最中肯的评价。

多项技术国际领先

一条长两千余米的公路隧道正常情况下需要一年半至两年便可贯通。但共玉公路姜路岭隧道已足足施工了5年时间。

姜路岭隧道是我国首条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隧道右洞长2845米,左洞长2925米。进口海拔为4260米,出口海拔为4325米,是我省不多的几条高海拔公路隧道之一。

“这是我工作二十多年来,参与建设难度最大、地质结构最为复杂的公路隧道。”中铁十一局工作人员李岳峰如此评价姜路岭隧道。

隧道当中长一千余米的高原多年冻土,是姜路岭隧道最为艰难的攻坚项目。省交通运输厅与共玉公路项目办为此多次组织国内外专家“会诊”这条多年冻土区公路隧道,为建设出谋划策。

夜间施工、人工机械共同开挖……姜路岭隧道的建设者想尽一切办法一点一点地开挖隧道。而为了建成之后保持隧道不因冻土融解发生沉降,隧道的进出口顶部则安装了散热用的热棒。而这些,只是穿越227.7公里多年冻土区共玉公路的创新之一。

为攻克多年冻土区,共玉公路建设者调研青藏公路整治工程中关于多年冻土处置试验段效果,借鉴青藏铁路、青海天(峻)木(里)铁路建设经验,最终将片(块)石路基、通风管路基、XPS隔热板路基、主动降温热棒路基等处理多年冻土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方法运用在共玉公路建设当中。

而在建设过程中,共玉公路多项创新技术逐步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为今后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公路建设提供了有效经验和技术支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