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焦点关注>

青海果洛州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6-08-30 09:04:24 | 来源:青海果洛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实施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项目,天然草地上的牧草得以完成生长发育期,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项目区内的植被盖度,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从而使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通过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畜均占有草场面积由原来的21.33亩/羊单位增加到48.32亩/羊单位,工程区内鲜草产量达到5518公斤/公顷,比工程区外鲜草产量增产1281.73公斤/公顷,增产率23.23%,干草产量增加了20.45%;工程区内可食鲜草产量4472公斤/公顷,比工程区外可食鲜草产量增产1064.15公斤/公顷,增产率23.80%,可食干草总增352.40公斤/公顷,增产率22.83%;工程实施后围栏内草地植被盖度为90.40%,比围栏外增加了9.15%。

二是生态移民生活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实行移民搬迁后,一些牧民从草原走了出来,搬到城镇,住进了宽敞温暖的新房,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增收渠道不断拓展,生活方式悄然变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实施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项目,天然草地上的牧草得以完成生长发育期,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项目区内的植被盖度,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从而使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以“6·5”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动员民间环保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牧民群众参与度明显提高,思想上从最初的“要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积极发动宗教寺院的力量,与甘德县夏日乎寺、久治县白玉寺等寺院签订保护野生动物协议,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形成了寺院僧侣、牧民群众广泛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格局,为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