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要闻>

呼伦贝尔旅游潮涌竞扬帆 多元素开拓旅游产业迎八方来客

2016-05-03 11:48:25 | 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蒋希武 董佳静 | 责任编辑:许允兵
摘要:      2016年,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规律,改革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体系

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心城绿道建设、“为呼伦贝尔加分”文明旅游公益行动、智慧旅游平台、导游员培训、“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年”、标准化体系、杜鹃节……一个个紧扣时代主题、促进产业发展、惠及百姓民生的关键词,拉开了2016年呼伦贝尔旅游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大幕。

2016年,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规律,改革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体系,依法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环境,培育旅游经济新增长点,力争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两位数增长的目标。

改革创新 增强旅游发展活力

今年,我市将推动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业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动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工作,实现改革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旅游合作,支持俄蒙两国相邻地区旅游机构在我市设立办事处,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建立呼伦贝尔中俄蒙区域旅游圈。继续完善旅游标识文字种类,在海拉尔区打造俄罗斯风情街,着重培养一批俄语会话导游员、服务员和出租车、旅游巴士司机,打造异域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服务设施齐全的中俄蒙区域旅游圈。同时,实施金融创新,搭建旅游业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创建品牌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积极筹划,加快推进5A级景区和品牌景区创建工作,启动动物园、植物园、马文化主题公园等民族特色建设项目,推动我市旅游景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快推进海-鄂-牙绿道建设项目,打造呼伦贝尔同城共建旅游新格局;科学设计自驾游线路,在重点线路主要节点加大房车营地、自驾车营地、集装箱酒店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厕所和标识系统,启动智慧旅游项目,打造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建设标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精准施策 扎实开展旅游扶贫

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牧林业与乡村牧户林家游,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绿色农牧林产品,切实提高农牧民和林区百姓收入。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协调发展,使各族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实现增收致富。

通过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和青年创业扶持,旅游扶贫效果逐渐显现。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启动了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成为我市市唯一一家入选村。鄂伦春旗以增加猎民生产性收入为核心,大力扶持该村发展民俗旅游,已投入190余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养殖业,将其打造成为极具民俗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莫旗在腾克镇投资680万元建设了“达斡尔民俗度假村”项目,投资271万元在民族园景区建设了赛马场。项目的建设为该旗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也帮助农民走向了致富道路。腾克镇农民辛树荣承包了“达斡尔民俗度假村”中的民俗房,每年接待来自英国、俄罗斯、北京、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游客,通过餐饮、住宿和土特产销售,一年为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以《呼伦贝尔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旅游特色小镇规划》为指导,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打造额尔古纳市恩河俄罗斯民族乡、室韦苏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旗锡尼河苏木,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莫旗腾克镇等10个特色旅游村镇。以“美丽乡村”扶贫重点村为基础,引导有条件的村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争创10户自治区级星级家庭旅游接待户,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推进旅游富民工程。

1  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