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热点新闻>

呼麦的传承

2016-02-26 11:35:07 | 来源:草原文化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      “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发出多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那个隧道是时间的记忆。

“呼麦”是蒙古语xoomii的中文音译,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

“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发出多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是一种古老的歌唱方式,声音从喉底里发出来,悠悠远远地往一个很深很深的隧道里面钻,那个隧道是时间的记忆。据说,呼麦已经有千年历史,而今已是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国宝级的艺术,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诞生于游牧文化的独特多声部唱法称为为”呼麦“。这个词来源于蒙古语的音译,写作Xoomii,Hoomii,Khoomei,Khoomii均可。为什么叫做呼麦,直接引用蒙古国国宝级呼麦大师、教育家敖都苏荣老师的话:“喉咙演唱艺术”有很多,其中用“呼麦”这个部位演唱的是呼麦,这个部位就是喉咙里面专门演唱呼麦的那个位置,别的部位对应别的呼麦以外的彼得喉咙唱法,所以蒙语里的呼麦这个叫法更具体。

在蒙古语也把这个唱法叫作"Haolin chour"(可音译为浩林潮尔),haolin指的就是喉咙, chour 是完美的多声部和声 ,haolin chour 的意思就是用喉咙演唱的完美多声部艺术,这是一种笼统的叫法,“呼麦”更为准确。

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法,主要流传于蒙古国、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中国内蒙古、阿拉泰和哈卡斯(Khakass)等地区。

西藏密宗格鲁派的噶陀(Gyuto)、噶美(Gyume)两寺,也有使用低沉的喉音来唱诵经咒的传承,但准确的来说,这是一种藏密喉音,和呼麦不是一种喉音唱法。

呼麦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假声带也随之震动。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