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屯高勒
清代时,准格尔的楚格拉大会是鄂尔多斯最负盛名的蒙古族传统节日,届时,整个鄂尔多斯草原的蒙古人不远百里赶来,参加这一盛会。在这一盛会开始前,所有蒙古族人都要向哈屯高勒的方向叩头祭拜。
哈屯高勒,即蒙古语黄河。黄河,蒙古语原读作哈拉木伦。自成吉思汗哈屯古尔伯勒津跳入黄河自尽后,就改为哈屯高勒。过去,鄂尔多斯草原上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蒙古史籍《蒙古源流》《黄金史》《黄金史纲》《大黄史》《宝贝念珠》《绥远通志稿》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此都有记述。俄罗斯学者裴尔基瓦勒斯科的调查报告尤为详尽。故事的主要内容为:成吉思汗征服西夏后,近臣们都热情鼓动大汗将西夏国王失都尔古合汗的妃子古尔伯勒津纳为妃子。古尔伯勒津是个绝代美人,主上以及所有属臣无不惊诧于她的美貌。古尔伯勒津贞节观念极强,不愿身伺二主,她委婉地对成吉思汗说:我的容颜已为您的兵尘所污染,若和先前比起来,已大为失色,今若能在水中沐浴一番,将会更加艳丽。”成吉思汗深信不疑,便让她去水里沐浴。古尔伯勒津行至黄河边,给父亲留下一封信,便投河自尽了。士兵们把信交给大汗,信是写给古尔伯勒津的父亲赵氏沙克扎旺吉的,信中说:“我将死于此水,我的尸体,勿顺流寻找,当溯水而寻。”
成吉思汗令近卫军将士们和古尔伯勒津的父亲一同寻找古尔伯勒津的尸体,终于在今达拉特旗境内的黄河边找到了古尔伯勒津的衣服和鞋子,于是禀报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下圣旨,令将士们“就地埋葬”。将士们遂将古尔伯勒津的衣物装在铁箱内,就地埋葬。众将士每人掘土一锹,堆积成高大的坟冢。时鄂尔多斯为西夏属地,西夏人已汉化,依古尔伯勒津之父赵氏沙克扎旺吉之姓氏,将坟冢称其为赵君坟。蒙古人称此为帖木尔·鄂勒胡·道斡,道斡意为土岗或山冈,帖木尔意为铁,鄂勒胡意为寻找,意思是“土岗下面可以寻找到铁箱子”。时光更迭,以后因谐音,被人们唤作昭君坟,与历史上著名的王昭君混为一谈。
古尔伯勒津用生命彰显了忠贞不渝的贞烈节操,受到了成吉思汗及其近臣们的敬佩。他们认为古尔伯勒津是被水神带走了,为的是让她回到地母的身边。于是,古尔伯勒津被追认为哈屯。按萨满教的观念,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地上的河流、山岳都有其神灵,于是,把古尔伯勒津哈屯殉节的黄河命名为哈屯高勒,以此纪念古尔伯勒津。哈屯是夫人的尊称,高勒意为河流,哈屯高勒即是夫人河之意。哈屯高勒受到了蒙古族人的隆重祭祀,清代时,成吉思汗后裔们在过黄河时,必先到河岸高地之上朝着黄河行礼叩拜,焚化、祭祀食物,以祈求夫人谅过河不敬之举,之后才能上船渡河,这一风俗,直至今天还依然保留在鄂尔多斯的蒙古民族中。
成吉思汗八白室中的一室内供奉着古尔伯勒津哈屯。有清以降,古尔伯勒津哈屯的白室一直供奉在准格尔旗的布尔陶亥,与牧放在准格尔草原上成吉思汗的白骏以及供奉在大路黄河岸边的圣祖的奶桶一道,成为准格尔人最圣洁的圣物,数百年来受到准格尔各族人民隆重的敬奉(在《准格尔旗衙门档案》中,因骑乘白骏、损害马桶而受到惩罚的记载比比皆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新成吉思汗陵落成,才迁往伊金霍洛。
哈屯高勒曾经是准格尔旗黄河岸边一个重要的乡镇,境内黄河千嶂迭罅,高岸悬崖,险峻丛生,蒙、晋、陕黄河大峡谷由此发端。民国以前,准格尔旗无哈岱高勒之地名,撤乡并镇时,牵强附会,因煤而无端生出个哈岱高勒,实为哈屯高勒之错讹,这无疑消解了历史的渊源与文化的传承,应予正名。(王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