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一场雨,让深圳有了冬的寒意。青格站在深圳大剧院绚丽的舞台上,环望场内依旧单衣薄衫、热血沸腾的观众,她难掩真情,谢幕时几度哽咽:“真心喜欢深圳多元而包容的音乐环境,让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
这是2015年12月6日下午,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下,青格的个人演唱会终于如愿举行。做了多年音乐,她在探索中开拓前行,最终在深圳这座先锋城市实现自己的价值,攀上歌唱生涯的新高峰。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青格行色匆匆,演出频繁。鄂伦春篝火晚会、内蒙古游牧国际音乐节、湖南卫视《这是我家乡》演唱会、深圳卫视跨年春晚……都频现她的身影。高亢澄净的歌声、赋予现代时尚元素的民族音乐,近年来,青格相继把多首蒙古族民歌改编成了流行歌曲,苍凉厚重却不失轻灵优雅,让人耳目一新。
树高千尺终有根
青格出生并成长于内蒙古大草原。粗犷的戈壁、广袤的沙漠、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深深融入青格的血液中,成为她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蒙古族人唱歌跳舞从来不需要学习,只要喜欢就可以随时起舞高歌。在青格的记忆里,她每天睁开眼就唱歌,一直唱到太阳下山为止。对着山坡唱、戈壁唱,做饭时唱,喂牲口时也唱,敲着奶桶,拍着牛背……有一次母亲抱着刚生了小羊羔的母羊,大家围坐身旁哼歌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坐在静颐茶馆和煦安详的大厅里,我们的思绪被青格带到遥远的大草原,那里有她成长的足印。多少次梦回家乡,那些往事总会涌上心头,让她驻足回首。能歌善舞的母亲、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父亲……正如她在歌中所唱: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是您给了我勇气任凭我奔腾在草原;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是您给了我翱翔的翅膀……
讲到情深处,青格的眼睛有些湿润。窗外,一缕阳光射进来,照在她精致姣好的脸上,更显神采。她站起身想舒缓一下筋骨,颀长曼妙的身材立刻引来四周艳羡的目光。长期被舞蹈塑造出来的形体气质,让她走到哪里都会迎来一片阳光。
已近中午,茶馆的人逐渐多起来,一阵歌声突然飘过来,青格微微蹙起了眉。这是某选秀歌手改编的一首蒙古族民歌,在注入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下歇斯底里。青格直言对时下“民歌商业化”的行为极度厌恶。她一直认为,民歌是来自民间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表达的是民族情感和民俗文化。唱歌是发自内心的抒怀,不是扯起嗓子大吼一通赚取人气。
听过青格音乐的人都知道,她的演唱风格,不仅散发着一股来自大草原的空灵穿透力,而且极具现代感,有些还加入了摇滚元素。她的气息自然,如同呼吸在蓝天与草原之间那泛着草香的空气中,悠扬的旋律如同草原上的百灵鸟,把蒙古人热情豪迈而又充满温情的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诚如歌唱家齐峰所言,青格根据蒙古族的祝酒歌改编的《酒歌》,人、酒、歌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内涵更为丰富。
草原苍茫歌抒怀
选择改编本民族的歌曲,青格是在长期的艺术积累和对蒙古族音乐深入探索中的大胆创新。她认为,蒙古族民歌经过世代相传,留存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同时也给人产生一种固化的印象,以为蒙古族音乐就是长调、呼麦加马头琴。无论是高亢悠远、苍凉雄浑的长调,还是苍凉辽阔、浩瀚深邃的马头琴曲音,苍凉永远是蒙古族民歌的主基调,很多歌曲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意蕴,让人感受到幽怨与苍凉。
青格认为,蒙古族的祖先常年游牧在地广人稀、水草丰茂的辽阔草原,游荡的白云、广阔的蓝天、奔跑的羊群骏马伴随着生命中的每一天,他们只能用歌声排遣心中的孤独与感怀,这样的生活赋予他们天然的孤独意蕴,而这意蕴不经意间就渗透在蒙古人的歌声中,成为蒙古族音乐的灵魂。
蒙古族民间曾有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这种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蒙古族人的艺术审美观念上。蒙古族音乐其实反映了长期游牧的蒙古族人对广阔的土地乃至整个人生的哲学思考:生活是苦的,天地是旷远的,人的内心是孤独的。唯其如此,他们才选择那样深邃的曲调和这样孤独的意蕴,安顿孤独的内心和灵魂。也许在蒙古族人的血液里,他们早就感悟到感人肺腑的音乐是明净而孤独的,只有这样隐含的一种孤独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加接近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青格的音乐,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一个音乐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她认为,进入新世纪以后,蒙古族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苍凉不应该是蒙古族民歌的主色调,蒙古族文化应该真正的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动脉中,共生共荣,作为蒙古族文化最好表现的蒙古族民歌应该融入更多时代元素,为讴歌这个巨变的时代发出最强音。
为传统的民歌注入电子摇滚元素,将吟唱百年的民歌小调改编成蒙古长调,青格在创新民族音乐的道路上一路跋涉前行。2004年,在一位导演的鼎力推荐下,青格登上了内蒙古卫视和深圳卫视联办的春晚舞台,以一首荡气回肠的原创歌曲《图金商》震惊四座,一举成名。
深圳海阔凭鱼跃
为了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青格游历了国内外多个城市,不断融合各国、各地区的音乐理念,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最终,她选择了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扎下根,潜心创作。
扎根深圳,青格认为这里有一流的制作团队和人才,听众年轻、接受度高,喜欢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音乐。青格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做音乐“我行我素”,从没想过要讨好什么人。她追求原始意念,用音乐来感激自然、歌颂生活,并净化自己的灵魂。音乐对她来讲就像吃饭睡觉,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信仰的一部分,“我常常会梦到一首歌、一段曲,醒了赶紧记下来。有时候,长时间听不到喜爱的歌,会锥心的难受。”
深圳给了青格全新的创作环境,她有一种海阔凭鱼跃的快感。2010年,青格成立了自己的乐队“苍狼-白鹿”,主要创作蒙古族的音乐作品。乐队成员包括两个吉他手、1个鼓手加1个马头琴手,青格担任主唱。在蒙古族的古老传说中,苍狼为男性,白鹿为女性,蒙古民族都是苍狼白鹿的后代,所以蒙古族一直将闪电看做狼在奔跑,将鹿角视作永生的火苗,把白鹿认做是美及神力的象征。将“苍狼-白鹿”用作专辑和乐队的名称是希望将本民族的音乐发扬光大。
有了自己的创作团队,青格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随后几年,她陆续推出了第一张汉语专辑《唱歌的蝴蝶》、蒙语版《苍狼-白鹿》和《情匙锁爱》等专辑。其中《苍狼-白鹿》收录的16首歌曲全部为蒙古族传统小调,都是她自小听到大的歌,每一首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四岁的海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呼伦贝尔民歌,曲调优美;《戈壁情》讲述的是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的爱情故事;《台地湾》用地名纪念婚姻没有跟着爱情走的生活憾事。
细心的歌迷注意到,《苍狼-白鹿》专辑采用的是电声音乐合成的方式,舍弃了传统蒙古族音乐惯用的马头琴伴奏。封面更是前卫,苍白的肌肤血红的唇、中世纪的裙摆顺滑的发型、深深勾勒的冷峻表情,身后是空荡的四野、寂寥的天空,青格坦言这是她最爱的“哥特式”风格。
面对质疑,青格表示,马头琴的确是蒙古族音乐的灵魂,但所有人都用难免千篇一律。歌声、曲调已有鲜明的蒙古族烙印,不需要整套搬用。“她一直希望自己做个特立独行的音乐人,也相信当代是有个性的年轻人的世界。”台湾著名歌手齐秦这样评价相识多年的青格。
青格为人率真,圈内人缘很好,很多知名音乐人很欣赏她的音乐才华,纷纷邀请她担任自己的演唱会嘉宾。在腾格尔、齐秦、齐峰、黄绮珊等歌手的个人演唱会上,青格倾情献唱魅力无限。2011年,她受国家侨联外事办特邀,随“亲情中华艺术团”赴墨尔本、阿德莱德、悉尼、曼谷、仰光、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其原创的蒙古族风格音乐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近年来,青格开始活跃在一些大型晚会和各地春晚的舞台。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昭君文化节”、2014年和2015年深圳卫视的跨年晚会、2014年的南非音乐节……随处可见青格曼妙的舞姿和天籁的歌声。开放的深圳早已张开怀抱,用鲜花和掌声接纳了这位来自内蒙古的“草原精灵”。2011年和2012年她连续两年获得深圳年度最佳女歌手奖,她演唱的《父亲》、《台地湾》、《祈祷》、《酒歌》、《天上的风》、《梦在草原》等歌曲在2011年至2015年相继获得深圳十佳金曲奖和原创季度奖,《天鹅》荣获2015年深圳十佳金曲年度奖。
艺无止境,音乐无疆。面对荣誉和成绩,青格总是淡然处之:“我本凡人,何苦以明星自居。”多年来,她一直在民族音乐创新的路上执着前行。无数个梦回的午夜,青格站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刺骨的寒风让她骤然清醒,无论以后走得多远站得多高,自己的根永在草原。她永远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站在广袤的故乡大地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