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尔是流传在蒙古人民中的一种古老演唱方式。据专家研究,“潮尔”一词,其本意是两种声音发出的和谐音响,即共鸣。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潮尔有“卫拉特潮尔”、“阿巴嘎潮尔”和“科尔沁潮尔”之分。其中,卫拉特潮尔又有四种形态:“浩林·潮尔”、“冒顿·潮尔”、“托克·潮尔”和“叶克尔·潮尔”。
蒙古语“浩林”一词意为人体喉头部位、嗓子,浩林·潮尔就是由喉部发声构成的二声部音乐。其特点是将气息憋足后,先由声带发出低音,在持续低音衬托下,在相隔两个八度以上高位置,发出纤细而透明的旋律,其音色近似长笛或口哨声。浩林·潮尔流传在蒙古国境内阿尔泰山区牧民中,他们将其称之为“呼麦”。
冒顿·潮尔是蒙古语对我国古代乐器胡笳的称呼。该乐器为木质管状,管身下端有三个音孔,演奏时吹奏者首先用自己的嗓子哼出(唱出)极低沉主音的长音后再吹奏乐管,使乐管的旋律与主音持续构成二声部音乐。专家指出,将客观世界具有生命力的、音响的、动律的一切作为被描绘的对象,不是进行直接的模拟和描述,而是从抽象概括的视角人手,提炼为符合音乐艺术规律的或者加以音乐化的概括,便是冒顿·潮尔音乐的本质特征。
托克·潮尔是一种二弦弹拨乐器,流传在阿尔泰山以及卫拉特蒙古人和乌梁海蒙古人中。有的地方将其称做“托普修尔”。托克·潮尔构造简单,但有多种弹法,如正弹、反弹、肩弹、顶弹等。托克·潮尔与冒顿·潮尔的音乐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但演奏时不再由演奏者持续唱出低音,而是代之以弹拨乐器的内弦g音,并保持始终。
叶克尔·潮尔也是一种木制琴,现已几近失传。
阿巴嘎潮尔即“潮尔音·道”,它完全是用嗓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呼麦”一样用嗓音发出不同的音和音色,有时产生双音同度和八度的奇妙和声效果,最初没有歌词,近代以来逐渐发展出填词唱法。阿巴嘎潮尔主要流传于锡林郭勒盟一带。
科尔沁潮尔指的是马头琴正四度定弦演奏法(潮尔呼格)。这种演奏法产生在科尔沁蒙古部族中,科尔沁人称做“潮尔”,主要特点在于用第一、第三指的一或二关节上的指肚分别按弦、揉(颤)弦演奏。在中把位时,常用拇指从里倒触弦同旋律形成八度泛音。一般中指和小指不用,在演奏中常常带动内空弦,从而与旋律形成双和音。
潮尔的共同特点是带有低音和声,而浩林·潮尔、冒顿·潮尔、阿巴嘎潮尔的低音都是由演奏(唱)者用嗓子发出的,其中浩林·潮尔和阿巴嘎潮尔的双声部则完全是由演唱者发出的。
专家研究证实,潮尔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演唱方式,特别是其中的浩林·潮尔与屡屡见诸早期中原史籍中的一种演唱方法--“啸”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或者可以说它就是流传至今的“啸”。在中原史籍中,对于“啸”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60年前后。由此也不难看出,在我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地区在文化上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