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者,夏后也。夏桀败,其子熏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迁徙,中国谓之匈奴。作为一个骁勇善射的游牧民族,匈奴自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一直活跃在中国东北到西北的辽阔土地上,并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中原王朝构成很大威胁。匈奴这一草原奴隶制帝国与中原农垦基础的封建帝国在几百年间或战或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就曾派兵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后来,随着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的交往频繁,匈奴也逐渐演化,一部分与汉族等民族融合,一部分远走中亚与欧洲,在6世纪时渐渐消失。匈奴这一民族是否真正消失了呢?
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于己。
匈奴分为三大部,大单于居中,控制蒙古高原和大草原。左贤王居东,控制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及西伯利亚。右贤王居西,控制新疆及西域。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关于匈奴族的迁徙,中国史书除对其内迁和滞留草原有较详记载外,对匈奴的西迁语焉不详。
匈奴民族的迁移
公元前一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臣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公元5世纪时北匈奴阿提拉在欧洲建立起匈奴帝国,南匈奴几乎同时在中国建起帝国。自公元89年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约五六十余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于5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 ‘阿提拉王国‘,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
匈奴文化的传承
匈奴虽然作为一个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下来了。以现在主要流行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内蒙古与新疆的"胡笳"为例,胡笳虽为匈奴乐器,但其传播、继承却早已超出了匈奴。
民歌是民族的心声,游牧民歌更是研究游牧民族和游牧文明盛衰兴替的历史和心灵的天窗。史载匈奴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为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就是在汉代大将霍去病率大军击败匈奴后,匈奴对失去阴山的无限怀恋。这一古老的民歌曲式、主题、情节和结构至今遗留在蒙古民族丰富的民歌曲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