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动态要闻>

呼伦贝尔检验检疫局坚守着防控外来有害生物

2015-12-08 11:29:42 |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及时对接海运进境口岸,获得进境粮谷植物疫情的相关信息,并认真研判,制定工作规程,为做好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这是继2014年该局在进境粮谷后续监管中发现6种检疫性杂草和25种非检疫性外来杂草之后的又一个新成果。

原标题:打好守护草原生态安全攻坚战

呼伦贝尔坐落在祖国的正北方,是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拥有闻名遐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巍峨的大兴安岭,还拥有曾是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的岭南万亩良田。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也是内蒙古地区我国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地区进境大麦检疫现场

呼伦贝尔检验检疫局地处被称为草原明珠的海拉尔市,和众多战斗在防控外来有害生物第一线的检验检疫基层执法机构一样,这里的检验检疫人常年辛勤工作,克服基层工作因自然环境恶劣和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困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坚守着防控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监管工作“关口”和“防线”。自2014年始,随着国家质检总局拓展工作思路,对接“一路一带”,适时推出“前港后站”监管模式,呼伦贝尔地区对外贸易也出现了新的起色。2014年至2015年,呼伦贝尔地区先后有3家企业自澳大利亚、美国、乌克兰等国进口大豆、玉米、大麦等粮谷,这在呼伦贝尔地区尚属首次,而这对于之前尚无进境粮谷检疫监管工作实际经历的呼伦贝尔局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

严阵以待,夯实基础,检验检疫人未雨绸缪,枕戈待旦,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历史上首次海运方式进境粮谷植物检疫之战首战告捷。

通过严格执行检疫法规,请求权威机构支持,密切检企协作等多项有效措施,最终打好了擒获有害生物、消除安全隐患、守护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攻坚战。

“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这个格言最能诠释呼伦贝尔检验检疫局为进境植物检疫工作中防控外来有害生物所做的工作:

及时组织学习《关于加强进境粮食新疫情截获及监管的警示通报》(检动函<2011>273号)《进口粮食储藏及加工企业检疫监管工作程序》(内蒙古局植检处制定)《澳洲大麦输往中国植物检疫议定书》《进境大豆植物检疫规程》等多项检疫监管工作依据,明确了工作要求。

及时对接海运进境口岸,获得进境粮谷植物疫情的相关信息,并认真研判,制定工作规程,为做好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提前组织企业部署进境粮谷所有过程的检疫工作环节,最大程度降低外来有害生物可能造成的风险,并实施反复查验和核对,评估防控工作能力,形成检企双方合力围剿的局势,取得“1+1>2”的工作效果。

严格实施现场检疫,认真落实各项监管工作要求。经过对所有企业进境粮谷到达目的地之后全过程的严密监管和严格检疫,最终成功检出了包括豚草、假高粱等6种重要的检疫性杂草,同时还检出了反枝苋、长芒苋等25种非检疫性杂草种子。

检企双方协同工作,严格按照进境植物有害生物检疫处理规定,对所有筛下物予以焚毁处理,从根本上杜绝有害生物逃逸和造成危害。

2015年,在内蒙古局组织的对2014年进境植物检疫工作综合评价中,呼伦贝尔局排列第一名,得到内蒙古局通报表彰。

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不断规范和提升,检验检疫人时刻坚守呼伦贝尔这片绿色净土的生态安全。

截至2015年10月中旬,呼伦贝尔局严格按照内蒙古局工作部署,全面完成了2015年辖区外来杂草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成效明显。在长达5个月的监测期间,在3家进境粮食企业周边共监测到生长中的7株毒莴苣和2株长芒苋,经检科院专家复核鉴定,得以确认。随后,呼伦贝尔局组织企业按要求对监测地点的杂草进行根除,截获的多种其他有害生物种子也已进入鉴定阶段。

这是继2014年该局在进境粮谷后续监管中发现6种检疫性杂草和25种非检疫性外来杂草之后的又一个新成果。

2015年,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如下:

继续加强与有害生物鉴定权威机构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借助其资源优势提高自身检疫监测能力。通过专家老师指导和在实验室中具体操作,该局植检人员对杂草的监测和鉴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鉴定结果得到权威专家认同。

抓住机遇,积极主动配合检科院等机构在业务辖区开展的专项调查工作,积累现场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2015年,已先后有两批检科院植物检疫专家小组来到呼伦贝尔地区开展对进境粮谷企业和周边种植区域的有害生物监测工作。通过检科院专家现场指导和专业知识讲解,丰富了该局植检人员的工作经验,开阔了工作视野。

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远程交流平台,及时得到专家的指点。该局正在认真准备将监管中发现的新杂草种子拍成照片上传到权威鉴定机构,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专家的指点,及时指导监测工作。目前,上述影像资料已经完成初步整理工作。

积极与当地农业部门交流合作,弥补对草原地区有害生物检疫、防控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农业部门对当地的杂草分布情况十分了解,同时专业人才较多,通过交流合作,互通信息,保护家园的生态安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这是双方的共同使命。自地方政府组织开展蒙古国饲草进境准备工作以来,该局已经与农业部门的农业部备案的草原草业专家进行了数次沟通和交流,虚心请教有关草原杂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充分做好进境饲草风险分析打好基础。

加强宣传,取得公众理解和支持。将外来有害杂草的危害做成PPT演示稿,进入呼伦贝尔大学进行普及宣传,同时结合“质量月”活动,将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与食品安全一并进入社区进行宣传,扩大检验检疫工作的社会影响,提高了进境植物产品有害生物检疫监管的实际效果。

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检验检疫人永不放松疫情风险这根铉,构筑起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坚实有效“防火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呼伦贝尔局因为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制约,存在着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手段落后等许多先天不足。针对这些实际困难,局党组作出了如下安排:

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前调整预算,优先购置了一部单反照相机,并配备了微距镜头,专门用于现场和野外进境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提高了鉴定工作效率。

建立依托检验检疫专业工作的图书资料室,并购置植物检疫鉴定专业图书和相关资料,组织专业科室和人员持续学习相关知识,为更好更快地完成进境植物有害生物鉴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帮助企业培训、考核、备案进境植物检疫管理兼职植保员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责任,从而对检验检疫机构的检疫监管形成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以“全覆盖”的方式推进进境植物疫情监测工作,真正做到让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无处遁形。(呼伦贝尔检验检疫局)

《中国国门时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