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动态要闻>

巴彦塔拉乡 巨变的草原诗意的栖居

2015-10-20 10:06:20 |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 作者:张红杰 赵伟 蒋丽娜 布日古德 | 责任编辑:许浩成
摘要:2013年,伊兰嘎查首次实施了大规模的杜泊羊胚胎移植项目,经过一年多运行,牧民们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畜牧业的好处。世代居住的草原在巴彦塔拉乡牧民的手中变了模样,千百年来承袭的劳作方式不再完全是劳累和奔波,他们与草原和谐相处,在这里辛勤地创造,在这里诗意地栖居。

巴彦塔拉乡

巨变的草原诗意的栖居

驻鄂温克旗采访工作组记者 张红杰 赵伟 蒋丽娜 布日古德

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通向村头,一排排粉饰一新的牧民公寓整齐划一,一排排铁栅栏把牧民的院落装饰一新,生产作业区内高品质杜泊羊悠闲地吃着青草,远处智能育秧棚里的秧苗绿意葱茏……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建筑是黄红相间的,在各种色彩的变幻中,伊兰嘎查党支部书记鄂文军把我们引到了嘎查规划建设展板前,他兴奋地给我们讲述着嘎查未来的发展规划,在现有的29栋牧民公寓的基础上,下一步还要再建50栋。在距离智能育秧棚不远处,正在建设91座蔬菜大棚,在一两年之内,不但鄂温克旗人民能吃上我们的蔬菜,我们还将把蔬菜直接送达海拉尔市民的菜篮子里……我曾无数次地在头脑中勾勒过牧民的小康生活,如今走过看过鄂温克旗纳文嘎查和伊兰嘎查的每一处,眼前的现实不断地刷新和丰富着我头脑中的想象,并不断地发出诘问:这不就是牧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吗?这不就是牧民奔向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吗?

9月30日,我们一行深入鄂温克旗巴彦塔拉乡采访时,正是“大干苦干60天,打好十个全覆盖攻坚战”最繁忙的时节,市直、旗直以及嘎查干部正全力以赴地抢抓各项工程进度。我们前往的纳文和伊兰嘎查是巴彦塔拉乡人口较多的两个嘎查,也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受益最大的两个嘎查。通过深入采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十个全覆盖,功在使嘎查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牧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利在通过产业规划和畜牧业结构调整,使得牧区朝着永续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大踏步迈进。

    让牧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感冒发烧以后不用骑着摩托车往乡卫生院跑了,只需走上几分钟的路,就可以到嘎查卫生室找医生看病开药,不耽误干活,省钱、省时、省力……” 50岁的金雅琴告诉记者。“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纳文嘎查率先建起了嘎查卫生室,配备1名临床医生,有基本医疗药物168种,就近就能为群众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病,这样一来,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前嘎查里虽然有小商店,但也只是卖一些基本日用品,一些肉食品、日用品还得去城里购买,耽误时间不说还搭车费,自从嘎查建起了便民连锁超市,不用坐车进城,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十分方便。” 生活在砖厂社区的居民露露高兴地告诉记者。记者走进纳文嘎查文化活动室,看见一群老人在跳民族舞。牧民娜仁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她说:“每天空闲的时候,就和几位老姐妹们来新建的活动室跳舞。以前纳文嘎查的活动室又小又旧,没有地方开展健身娱乐活动,大家伙都盼着有个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如今,终于实现了,这让我们特别高兴。”巴彦塔拉乡为更好地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组织乡里的乌春协会、努日格勒协会及牧民中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了一台反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文艺节目。演出排练现场,记者看到正领着大家排练的是位60多岁、但精神头儿十足的牧民大妈。一问才知,她是纳文嘎查牧民金翠英,她激动地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让她住上了大砖房,水泥路也从门前过,不仅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还享受到了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和牧区养老保险,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牧民的幸福指数也一天比一天高了。这不,为了让牧民都了解“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内容,她和努日格勒协会的会员们共同编排了一个三句半《十个全覆盖进乡村》,准备在文艺演出上表演。”“十个全覆盖”,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也是乡风改变工程。在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实施推进“十个全覆盖”的过程中,不但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而且改变了牧民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牧民逐水草而居,依马背而行,任由一顶蒙古包在风雪中飘摇。今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鄂温克旗积极推进“人畜分离”模式。一方面在相对集中地区新建15座饲草棚,实现人、草分离;另一方面,根据嘎查实际情况,在伊兰嘎查等相对集中的嘎查,实行大分离项目,使生产区、生活区和公共服务区“三区”分离,实现畜牧业生产规范化、科学化。在巴彦呼硕嘎查等不集中的嘎查,实施小分离项目,在离牧户家200米左右建设棚圈,草场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伊兰嘎查的牧民公寓是独立的小别墅,从远处望去,矗立在蓝天绿草之间的红砖房屋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与我们在电视上所见到的新西兰乡村农牧民的居所并无二致。里面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家居装饰起来的居室让人心旷神怡。据鄂文军书记介绍,这是该嘎查整合多个项目实施的安居工程,依据规划,今后利用两年时间,嘎查的大部分牧民都能住上这样的公寓。

让畜牧业更强效益更高牧民更富脆弱的生态和过度放牧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伊兰嘎查的破解之道是走生态高效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伊兰嘎查首次实施了大规模的杜泊羊胚胎移植项目,经过一年多运行,牧民们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畜牧业的好处。今年鄂温克旗又扩大了杜泊羊胚胎移植项目的覆盖面,并与之配套首次实施了羊子宫角输精术,让越来越多的牧民从中受益。“去年就参加了杜泊羊胚胎移植项目,合作社的300多只杜泊羊羔一下子卖了90多万元,今年大家早早地就做了准备,建设了90多平方米的手术专用房和羊羔专用棚圈,合作社牧民们也进行了手术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今年接杜泊羊胚胎移植的羊羔782只,每只羊羔3000元的价格卖出,收入达到了180多万,这让参与其中的牧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越来越多的牧民都积极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 牧民单春艳告诉记者。今年鄂温克旗以政府为引导,龙头企业运营,合作社与牧民为参与主体的模式,购买胚胎移植服务。同时为加快万枚胚胎移植基地的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胚胎移植点扩大到巴彦塔拉乡和巴彦嵯岗苏木两个乡镇,对9个合作社的83户牧民的5600多只羊进行了胚胎移植。纳文嘎查的年轻牧民陶双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我家有500多只羊,每年卖羊羔的收入也就十几万,今年得知有羊子宫角输精术这项肉羊产业项目后,就积极与旗农牧业局联系,经过选户等程序,我家得到400只羊的指标,虽然从选羊受体到手术的程序比较繁琐,但却大大提高了母羊的受胎率,同时也加快了肉羊品种的改良进度,为我们牧民增收致富创建了一个新的渠道。”“这5座智能育秧棚是申请自治区‘菜篮子工程’项目的300万元和我们自筹180万元建起来的,一个棚主要用于育苗和当季的小菜,其他的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葡萄,明年就可以吃到咱们牧民种出的葡萄了。”鄂文军对记者说。今年,为了积极发展城郊型现代农牧业,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计划在伊兰嘎查实施钢构塑料大棚建设项目,建设大棚91座,蔬菜大棚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牧民参与农业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吸纳更多牧民就业。采访途中记者看到,目前大棚的主体框架已经建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一个实干高效的“两委”班子带头,加大技术培训,依靠科学管理,采取优势资源互补,集中规模养殖,由数量型转向效益型、从传统放牧转向划区轮牧、舍饲圈养,不再死盯着草场,开始在改良和调整畜群结构等方面做文章,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转变到现在讲求效益。这就是伊兰嘎查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小康发展之路,牧民们说,要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青青草原而不是滚滚荒漠。草原是牧民栖居的家园,祖祖辈辈在此生存繁衍;牲畜是牧民日常的陪伴、情感的慰藉、生活的来源和依靠。世代居住的草原在巴彦塔拉乡牧民的手中变了模样,千百年来承袭的劳作方式不再完全是劳累和奔波,他们与草原和谐相处,在这里辛勤地创造,在这里诗意地栖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