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入春以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持续大范围降雪,州内多地遭受雪灾,给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当地野生动物生存带来了很大威胁。天灾面前,四方齐动,当地有关部门于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争取救援资金,陆续将饲草料、帐篷等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奋斗在除雪除冰、保障交通、调运物资、发放饲草、巡诊送药等救灾一线;受灾较轻的牧民开放了自家牧场,接纳来自受灾较重地区的畜群,上演了“我的草场分你一半,携手共渡雪灾难关”的一幕幕感人画面;牧民们接纳了平日活跃在山岩峭壁间的岩羊、白唇鹿等“高山王者”,与家养牦牛共同分享各地运来的救灾饲草……雪灾无情人有情,一个个坚韧、暖心的奋斗故事凝结成抗击雪灾的巨大能量,让冰雪覆盖的玉树焕发出别样春意。
如今,玉树正在摆脱冰雪、迎接真正的春天。回望过去数月,一位坚持在抗击雪灾前线的奋斗者,用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由衷赞颂这地震震不垮、冰雪埋不住的“玉树精神”。
暴雪围困灾区,干部群众积极疏导交通
青海玉树是个美丽的地方,黄河、长江、澜沧江从玉树人的家门口流向世界,巴颜喀拉、觉悟圣山在这里俯瞰着芸芸众生。千百年来,一代代先民在青藏高原这片高天厚土上繁衍生息,一代代游牧民族守护着这茫茫雪域、巍巍山脉。
然而,这里不只有辽阔宏大的山川景色,更有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战狂风、斗暴雪,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同时,也经历过无数的灾难和痛苦。
曾经,在这里繁衍的人民面对灾难时只能自力更生,防灾自救,一次次从灾难和困苦中艰难崛起,历经大浪淘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鲜红的党旗在雪地里鲜艳夺目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一点不一样了:每逢自然灾害、艰难困苦降临,一定会有一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灾区,飘扬在人民的眼里、心里。无私奉献的公仆、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始终与灾区人民在一起,与玉树在一起,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玉树人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成为玉树的强大后盾。
无论是面对强震的蹂躏,还是雪灾的大面积围困,玉树人都能够在国家的力量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疆大爱中,在与自然灾害勇敢的搏斗中,提炼着令世人瞩目的“玉树精神”。
奋战在除冰除雪一线的干部群众
曾记否?2010年4月14日,7.2级强震肆无忌惮地蹂躏着美丽的玉树大地,灾情就是命令,根本无需动员。当玉树人尘土飞扬中实施自救的同时,军人、医务人员、志愿者、爱心人士也像潮水一般从祖国各地涌进灾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更是始终和受灾群众坚守在一起。
灾难没有打垮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玉树人,反而使他们迸发出“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的坚强生命力。在“五加二,白加黑”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玉树人民凝结出了“大爱同心,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是特殊时期的一种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特殊时期、特殊背景、特殊区域下的不断延伸,这一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去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玉树僧俗群众同舟共济,搬运饲草,抗击雪灾
而今雪灾又来,寒雪围困着我们的家园,寒风肆虐着吹过家畜和野生动物。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线上,就着雪、啃着干粮奔赴抗雪救灾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随处可见,一切困难、一切痛苦早已被心中的责任所代替。他们用实际行动不断发扬着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把党的阳光、党的温暖送进了灾区人民的心坎里,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玉树精神,是不断提炼和升华的精神,它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
灾难无常,人间有情,玉树精神,永放光芒。
夏日的青海玉树
【关于玉树】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玉树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以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山峰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万里长江为首的黄河、澜沧江等我国著名的三大河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
玉树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美誉
玉树藏族自治州1951年12月25日成立,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在这片26万多平方公里的神奇高原上世代居住着28万勤劳智慧的玉树人民,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玉树州首府驻结古镇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
玉树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玉树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地区,现有草场2.1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7亿亩,年产鲜牛奶26500吨、牛羊肉45000吨、羊毛1300吨、牛羊皮90万张。玉树境内有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目前全州共有旅游观光的景区、景点达40余处。
圣洁晶莹的雪山矗立在玉树大地
美丽的玉树大地
勤劳勇敢的玉树人民,正在为建设美丽家园和幸福生活而奋斗
【相关阅读】
(文:不冻泉,供图:中共玉树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