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省 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发布时间:2019-03-11 10:21:03丨来源:青海日报 丨作者:花木嵯 张浩丨责任编辑: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国家公园省建设的启动之年。

  “爷爷,格拉丹东在哪里?”

  “哦,让我想想,它在青海……”

  去年,一部名为《源出青海》的宣传短片在各大网站发布。短片从蓝天、雪山、草地相间的长江源头开始,两个藏族小孩在河边打水时,不小心将一只写有“格拉丹东”的小碗滑落河水中。于是,这只小碗顺流而下,一路向东,经过了四川、湖北、安徽直至上海的入海口。一位老人带着两个小孩在海边玩耍,捡到了这只小碗,于是,格拉丹东作为长江之源的意蕴不言而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国家公园省建设的启动之年。这一年,青海提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这是青海融入国家战略,放眼国际视野,打造自身金字招牌,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的重要一招。

  国家公园省建设开启青海生态保护新纪元

  今年青海省两会期间,当《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之后,会场内外,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猜想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省的未来和可能。此时,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的李晓南认为,国家公园省的建设是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新时代生态保护工作的总抓手,开启了青海生态保护的新纪元,必将对青海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国家公园省建设源于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青海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的结合。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之后,青海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为生态大省,青海正在全力推进三江源、祁连山两个获批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青海应当有所作为。

  于是,总结推广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青海与国家林草局共同开展国家公园省建设,编制《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统筹布局和探索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这将进一步整合自然保护地类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完整性保护,并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在大保护前提下建设国家公园省

  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公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而且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随后,人们对“国家公园就是旅游开发的大公园”的片面认识得以扭转。人们逐渐认识到,新时代的国家公园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大保护前提下建设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主旋律,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化。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10家。这其中,青海就拥有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而三江源国家公园更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此外,青海目前拥有以自然保护为目标的保护地139处,其中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21.78万平方公里。同时,还设有风景名胜区19处、地质公园9处、森林公园18处、湿地公园19处、沙漠公园12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4处、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20处、水利风景名胜区17处,扣除重叠面积后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左右。不难预见,以生态保护为主旋律的国家公园省建设,将为这些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公园省建设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

  自2005年以来,青海省先后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二期工程,河湟地区、柴达木地区区域性生态保护工程也有序开展,逐步形成了全省五大生态板块系统保护的新格局。同时,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专项工程顺利实施。此次提出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就是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打破过去单一的、区域化的、碎片化的保护模式,通过国家公园省建设这个总的抓手,以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基础,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区资源,让青海成为中国的国家公园,实现生态环境的大保护。

  “国家公园省的建设依托青海现有的五大生态板块,却又不拘泥于五大板块,是按照生态的基本空间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生态观,开展的生态大保护、大投入、大推进和大作为,是青海未来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大规划。”李晓南解释道。

  建设国家公园省,青海已经作出了积极探索。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过程中,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大胆推进生态保护制度创新实践,确立了依法、绿色、全民、智慧、和谐、科学、开放、文化、质量建园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标准、生态保护、机构运行、人力资源、多元投入、科技支撑、监测评估考核、项目、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合作交流、社区共管15个体系,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通报表扬。

  其中,青海省将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园区“一户一岗”,共安排17211户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并为生态管护员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同时,稳定草原承包经营基本经济制度,园区牧民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探索将草场承包经营逐步转向特许经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引导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此外,在去冬今春玉树发生的雪灾中,生态管护员制度再次发挥了作用。生态管护员制度施行后,农牧民可以拿出这部分收入购买饲草互助自救,同时,管护员自身也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力量,这也是此次雪灾并未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国家公园省的建设中,要率先研究国家公园省建设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比如建立完善年公报制度、举办国家公园论坛等。

  2019年1月,青海省乃至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公报》——《三江源国家公报(2018)》正式对外发布。公报分三大板块、十个部分,以汉、藏、英三种文字发布,分别阐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意义和发布公报的重要性,围绕体制试点总体进展、管理体制、生态保护、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外合作交流、支撑体系建设、愿景展望八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经验。公报这一软性“生态产品”发布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随后,我省正在全力筹备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启动大会……

  视点短评:建设国家公园省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青海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中坚持先行先试,形成了青海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体系。以三江源地区为试点,率先取消地方生产总值、招商引资等经济考核指标,探索建立新型绿色绩效考评制度,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再到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建设;从生态立省、生态保护优先战略到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一路走来,青海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一步步探寻生态价值、生态责任和生态潜力的内在逻辑关系,逐步形成了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格局。

  建设国家公园省,是青海坚持绿色发展,倡导并践行绿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青海促进绿色生产生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的总开关,建设国家公园省,青海势在必行,也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各地区、各部门,甚至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建设国家公园省,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深化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公报,筹办好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论坛”。编制国家公园省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布局和探索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国家公园集群,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做整合优化、体制创新、资金保障、科学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只有这样,青海的绿色发展方式才会不断升级、日趋完善,青海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才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敞亮。

  故事传真:生态管护是一份天大的责任

  2月21日,玉树冰天雪地。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的牧民群众正在忙着购买饲草料。

  一个作业本、一支油笔,今年22岁的草原生态管护员仁青才仁忙碌地登记饲草料收发数字,“多了54元钱,应该上缴”,在仔细核对账目以后,仁青才仁将因过秤、找零误差多余的钱交到了珍秦镇镇长索昂江措的手中。

  索昂江措说,仁青才仁虽然年轻,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群众都很认可。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大家都很佩服他。腼腆的仁青才仁不善言辞,面对大家的交口称赞,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说:“我是党员,这都是应该做的。”

  带着好奇,我们走进了仁青才仁的故事。

  仁青才仁小时候失去了父母,他承担起了抚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重担。年轻的仁青才仁便常年在四川打零工,只有弟弟妹妹放假,他才会请假回家看一眼。仁青才仁说:“不出去打工一家人的生活没有着落,可出去打工了,弟弟妹妹又没人照顾,在外面打工的日子很苦……”

  2016年寒假,回来照顾弟弟妹妹的仁青才仁接到了村委会主任久美旦周的电话,希望他来当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久美旦周说:“仁青自己还是个孩子,还要带三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苦得很,像他这样的情况,当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最合适了,每个月不仅有1800元的工资,还可以照顾家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仁青才仁兴奋不已。从忐忑报名、层层筛选,直到手臂上戴上草原生态管护员的袖标,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说起平日的巡护任务,仁青才仁年轻的面庞上渐渐露出了严肃的神情,在仁青才仁眼中,这是一份天大的责任。巡护时,他要负责查看草原、草山的情况;要观察水源、环境有没有被污染,还要注意有没有人偷猎;要核定牧户牲畜数量、维护草蓄平衡;更要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同时他还承担草原火灾等重大自然灾情报告的职责。反正草原上的一切他都要处处留心,遇到情况更要及时汇报。

  仁青才仁说,他每隔两天就要骑摩托车去自己的片区巡护,最远的巡护里程超过50公里,每次巡护都会把途中所见所闻记在本子上。巡护看到野生动物时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每天能看到弟弟妹妹,又能看护美丽的草原,幸福溢于言表。

  镇长索南江措给我们讲了一个仁青才仁在这次雪灾中的故事。

  2月9日晚上10点半左右,仁青才仁接到求助电话,一名运送饲草料的车陷在了214国道。深夜救援困难重重,但仁青才仁叫上另外两名草管员巴吴、才江,带上铁锹就动身了。得知司机还没吃晚饭,仁青才仁又从家里带了炒面、馍馍给这名司机。

  三人驾车抵达现场,大雪未停、齐膝的积雪渐深,车辆根本无法前行。仁青才仁见状说,如果车停在路上一夜,柴油一旦冻住,饲草料就没法及时送到牧民家里,早一点运到,牧民家里的牲畜就多了一分存活的希望,饲草料就是群众的“救命草”。

  “挖吧。”三人二话不说,挥舞起铁锹开始挖雪。巴吴走得着急,连拖鞋都没来得及换,踩在冰冷的雪地里寒冷入骨。就这样,三个人、三把铁锹,顾不上休息,硬生生地清理了一公里路面,载着饲草料的大车顺利通过。而此时,已是凌晨5点。

  迎着朝阳,仁青才仁说:“虽然很累,但是值得,我是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不为别的,要让大家都感受到温暖。”

  仁青才仁只是众多草原生态管护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不少草原深处的放牧人转变成了生态管护员,在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精准扶贫、美化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创建和谐牧区、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记者问及当草原生态管护员以来最大的感悟时,仁青脱口而出,“我现在是一名党员,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原标题:建设国家公园省 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