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流行千年的美味

发布时间:2018-12-13 10:20:25丨来源:内蒙古日报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李雯

茶水和牛奶的融合相得益彰,口味上达到奇妙的平衡。

 

酥油茶

印度奶茶

草原奶茶

英式下午茶

藏族喇嘛在调制酥油茶

茶水清冽,但略微苦涩,牛奶甘甜,但稍带奶腥,两者融合在一起时相得益彰,口味上达到奇妙的平衡——最早是谁突发奇想,将奶与茶一起泡制饮用?

游牧民族的奶茶

在茶树广泛生根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地带前,中国茶叶最早的故乡得到喜马拉雅东部的丛林里找寻。几千年前喜马拉雅山东部的部落民族就发现了茶的奇妙——因为含有咖啡因,口嚼茶叶可以生津抵乏,并且茶叶中的酚类也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这些茶叶的最早食用者将茶叶攥成小球与其他食品一起咀嚼。

公元前4世纪,茶叶以药品属性被贩卖到平原地带,食用方法从口嚼变成了与水同煮。茶水很快成为寺庙和道观打坐冥想的绝佳伴侣,被称作“仙液”;而宗教力量也有足够的财力,将这种生长在森林深处的植物移植培育。随之而来的,是饮茶习惯传遍中国长江、黄河流域,随后传入西藏、蒙古,以及中亚的其他地区。

关于茶和奶相遇的故事,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文成公主。相传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对着牧民端上的羊奶眉头微颦,可能是不太习惯奶制品的腥腻,也可能是草原的饮食让其消化不良。这时她想起自己从家乡带来的茶叶,灵光一现,将茶叶与奶一并煮热后同饮,风味独特,香气浓郁,既解腻又驱寒,游牧民饮用奶茶的风尚由此传开。这个故事的真伪已无从考证。

无论是蒙古奶茶,新疆奶茶,还是藏民的酥油茶,所饮用的茶底多是砖茶。砖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间,是以毛茶晒青、筛磨后,经过高温气压工艺制成砖形的块状茶。这种茶叶不易变质、方便携带,在丝绸之路上备受欢迎,几乎可以等同于货币。唐宋时期在边境地带进行大量的“茶马互市”,交换的大多是这种茶。

草原奶茶就是由砖茶混合鲜奶,再加盐熬煮而成。蒙古族人的早餐,通常一边喝奶茶一边吃炒米,剩余的茶暖在微火上以便随时取用;新疆高寒地带的牧民在出门前必须喝足奶茶,最好再携带一杯以配干粮;藏民每天光是早上就要喝好几杯酥油茶,在喝最后一杯时喜欢只喝一半,剩下的与磨碎的青稞粒一起冲泡食用。

就这样,茶从喜马拉雅山脉出发,在中国内陆形成饮茶风潮后,又传到西北游牧民族,成为高寒地区维持体力、调节饮食结构的重要饮品。

大航海时期的“英式下午茶”

从史料记载来看,1610年的阿姆斯特丹是茶初访欧洲的第一站;20年后,茶叶到达了它的第二站法国;1657年才抵达英国。漂洋过海的大多是中国的红茶。最开始,英国人喝茶并不添加牛奶,在类似于皇家交易所的咖啡馆里,茶像啤酒一样被事先泡好装在大木桶中,有客户点单时再从桶里舀出、加热后奉上。这时的茶饮品在英国传播速度很慢,一方面是因为昂贵的进口价格,另一方面是进口时将茶叶作为“药物”的定位。17世纪60年代,茶叶的广告词是“一种质量上乘、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中国称之为茶,其他国家称之为Tay或Tee”。

茶叶抵达英国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660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登基,他来自葡萄牙的妻子——凯瑟琳公主的嫁妆里,就有一箱中国红茶。凯瑟琳公主引领了宫廷的下午茶风尚,也奠定了英式奶茶的喝法:中国和日本的清茶不太吸引欧洲人的口味,印度马萨拉茶在制作过程中放入大量肉桂、胡椒等香料,对他们来说也太过浓烈,而英国本地丰富的奶制品和从殖民贸易中获得的蔗糖,则成为了茶水的最佳伴侣。在做工考究的瓷器中取出茶叶泡制,再用银勺加入白砂糖轻轻搅拌,最后依据口味添入加热过的鲜奶,看茶色与乳液之间的丝丝交融——英式下午茶的生活方式很快从宫廷流行到中产阶级。牛奶在何时添加,也成为了衡量身份尊贵的尺度(主人越属于上流社会,牛奶越可能在最后加)。到了19世纪30年代,奶茶已经成为英国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

现代商业中的奶茶

1983年,一家名叫“春水堂”的饮品店开张,这便是后来珍珠奶茶的发明者。在1987年,将台湾本地的一种薯粉粉圆加入奶茶里,还给这种奶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珍珠奶茶”。珍珠奶茶从诞生到成为台湾岛第一饮品,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并迅速将喝珍珠奶茶的风潮蔓延至内地。2010年以后,奶茶又逐渐回归了奶和茶的本源。一些连锁的奶茶店都以纯奶甚至鲜奶作为原料,茶底是各种口味的茶包甚至使用上万元的萃茶机萃取香茶原液。有的奶茶店中西合璧,将意式咖啡卡布其诺奶泡技艺转化应用于奶茶中,创造出了奶盖茶。奶茶的甜味剂则采用了荆棘蜜、龙眼蜂蜜、风味糖浆等更为健康的产品。从2012年起,奶茶不仅体现于茶品,也直接展现在店铺的外观上,奶茶店成为了人们休憩、社交的优雅场所。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