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草原,神往锡林郭勒——既是游客的感叹,又是草原人民的心声,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持续繁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结晶。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锡林郭勒文化旅游40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依托丰富文化资源,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巨浪中发展”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的春风,让锡林郭勒文化旅游业从一粒微小的种子,破土、萌芽、生长,成为今日的参天大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绿草地是草原最亮丽的名片,文化历史、蒙古族风情、悠扬牧歌、五彩敖包……无一不是锡林郭勒草原的姿态;“中国马都”“中国优秀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观光旅游目的地”“游牧文化之源”“蒙古长调之乡”“搏克健将摇篮”“民族服饰之都”“蒙元文化发祥地”“骆驼之乡”都是锡林郭勒草原的美誉。在盟内,文化旅游成为带动多行业、多领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在盟外,文化旅游成为全区、全国甚至全世界认识现代锡林郭勒、开放锡林郭勒、美丽锡林郭勒、文明锡林郭勒的重要窗口。
文化深厚广博 旅游业发展内生动力更足
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巴特尔家三代都是养马人,别看他家的马匹数量不少,一到旅游黄金季,还是供不应求。“我家大部分的马匹供游客体验骑马游草原,一小部分当赛马驯养。”巴特尔说,近几年,由于中国马都核心区的带动,他们一家人过去的纯爱好如今变成了能赚大钱的产业,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2010年,锡林郭勒盟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都。此后,依托丰富的马文化资源和马产业发展基础,锡林郭勒盟提出围绕马文化旅游、马竞技、马产品生产等方面布局的现代马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中国马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马都的发展是锡林郭勒盟旅游业依托深厚文化蓬勃发展的缩影,围绕蒙元文化、绿色草原、民俗风情鲜明特色,依托 “阿巴嘎、察哈尔、乌珠穆沁、苏尼特”四大部落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一方面分四大片区对全盟文化旅游发展进行规划布局,以建设“中国马都”为重点,包括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在内的中部片区;以原生态草原为特色,包括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在内的东部片区;以蒙元文化为特点,包括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太仆寺旗、多伦县在内的南部片区;以二连浩特口岸边境跨境旅游为支撑,辐射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的西部片区。另一方面,跳出地域限制,大力弘扬发展蒙古长调、搏克、民族服饰、美食等优秀民族文化亮点,最大限度丰富发展悠久深厚、兼收并蓄、融合创新的民族文化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直以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战略,结合文化资源、四季气候、环境等实际,围绕蒙元文化、民俗风情特色,加快对草原优秀文化的挖掘和整合,锡林郭勒盟正一步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借自治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东风,锡林郭勒文化旅游业顺势而为,不断成长。
资源丰富优化 锡林郭勒旅游品牌更靓丽
锡林郭勒草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致,南迎浑善达克沙地的暖风,北聆贝子庙悠扬的钟声,还有一条哺育草原儿女的锡林河蜿蜒其中。
百年精粹,世界遗产。每到夏日,金莲川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百年前创造辉煌的元上都,如今以另一种美屹立世界之林。
元上都遗址旅游区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包含元上都遗址、金莲川草原、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等旅游资源。遗址旅游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2012年6月29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世界遗产,更为世人所瞩目。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元上都遗址旅游区列为全区15个创建自治区品牌旅游景区之一,锡林郭勒盟高度重视,及时将元上都遗址旅游区纳入全盟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并于2015年8月,申请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元上都一样,在锡林郭勒草原上珍贵丰富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锡林浩特作为锡林郭勒马文化体验区和汇聚锡林郭勒不同特色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把中国马都核心区打造成草原马道目的地精品驿站;太仆寺御马苑旅游区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贡宝拉格草原,是清朝太仆寺左翼牧群所在地,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距京、津、冀最近的蒙古风情和御马文化旅游景区;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总面积10471公顷,核心区面积30公顷,已建成恐龙科普馆、矿物晶体馆、化石埋藏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等场馆,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乌拉盖草原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的西麓,南临草原煤城霍林郭勒市,东北与温泉胜地阿尔山市接壤,是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交界处,拥有50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是电影《狼图腾》的重要拍摄基地,布林泉、芍药谷景区为4A、3A级景区,力争到2020年,九曲湾5A级景区实现挂牌;“两都马道”全长约255公里,设置8个马道驿站,域内兼具区位、交通、通讯等便利条件和草原景观、蒙元文化、马文化、民族民俗及历史遗迹等优势资源。通过马道驿站的合理设置,辅以不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赛事活动等,让游客在草原马道旅游途中得以休憩……文化繁荣、旅游业飞腾,锡林郭勒盟现有旅游景区(点)80余处,A级景区23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旅行社46家。从事民族商品及手工艺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0余家、星级饭店21家、牧人之家(农家乐)420家。
改革开放40年,文化旅游业有质的飞跃。锡林郭勒盟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目标,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旅游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内生动力,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动能,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推动旅游业从快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辽阔的大草原和各民族群众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繁荣的畜牧业经济,也成就了灿烂的草原文化,依托草原繁荣发展和深邃内涵,锡林郭勒文化持续繁荣,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全盟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牧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绿色动能。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文化旅游业对全盟经济的贡献量较小,2003年至2017年,全盟旅游业总收入由11.04亿元增至369.98亿元,增长33.5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由4.87亿元增至348.5亿元,增长71.6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由0.74亿美元增至3.2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由68.73万人增至1477万人;旅行社总数由2003年的5个发展到2017年的52个。
百世文化,厚重包容,新时代筑牢文化旅游发展根基;
千里草原,浩瀚广博,新征程造就文化旅游繁荣发展;
百万群众,淳朴智慧,新担当赢得草原文化缔造者桂冠。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40年再创辉煌。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作者:赵宇、原标题:草原是诗 文化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