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抹抹绿色映入眼帘,层层青障点缀山间。8月27日至28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召开,在锡林郭勒盟四大班子领导的带领下,各旗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盟直部门负责同志先后来到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正蓝旗,对8个生态环境保护成就性观摩点进行考察观摩。
斑斑沙地,如今水草丰茂;昔日荒丘,展眼层林尽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护好“面子”,也要做足“里子”,生态保护不仅是一场攻坚任务,也是一项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
曾经灰蒙蒙的排土场,衍生出了“矿顶绿洲”。开展矿山复垦绿化以来,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累计投入2亿元,完成绿化复垦面积1238万平方米,种草1090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14.85万株,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中成效显著。
西乌珠穆沁旗委副书记、旗长朝鲁表示:“通过观摩看到胜利一号露天矿排土场的生态治理效果非常好,体现了绿色矿山建设内容,借鉴意义重大。西乌珠穆沁旗类似的露天矿也比较多,我们将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到这里把成功经验学到手、带回家、用起来,努力建设好绿色矿山。”
走进正蓝旗乌和尔沁敖包林场及小扎格斯台水源涵养保护区,从一草一木到水脉山川,这里的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还原自然原有风貌,通过围封转移、封山育林、全年禁牧……实现了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的“零放牧”“零住户”,遏制了草场林地沙化,提高了植被覆盖率。生态建设,必须护好草原的“面子”。
生态建设,更要做足“里子”,推动草原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草牧场,“里子”就在经营想法中。为了践行生态理念,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阿拉腾图古日格嘎查牧民达胡尔巴雅尔实施“减羊增牛”和划区轮牧,优化畜群结构,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有效提高了畜牧业产业化收入,去年他家纯收入达到30万元,实现了草原增绿、牧业增收。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的牧民廷·巴特尔将自己提出的“蹄腿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他把自家草场当成“实验田”,率先少养精养,恢复生态,带动嘎查牧民调整养殖结构,牲畜出栏价格逐年提升,牧场周围的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党委书记那日苏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要因地制宜,旗里针对南部的沙区提出了‘南牛北羊’战略,我们洪格尔高勒镇地处南部沙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推进良种肉牛繁育,一方面增加了牧民收入,另一方面保护了生态,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通过一天的观摩,与会人员一路听、一路看、一路学,见证成就、体察变化,分析思考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及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建设祖国北疆绿色屏障作出贡献。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原标题:绿色绘就发展底色——全盟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