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图片

内蒙古鄂温克旗:青山绿水敲开致富门

2016-07-05 16:05:27 | 来源: 中国网草原频道 | 作者: 玲丽 | 责任编辑: 许允兵
摘要:     鄂温克旗从2005年扶持牧民家庭发展牧户游,到2015年仅牧户游产业已经接待游客达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50余万。

水草丰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天为庐,以地为盖,这原本是鄂温克草原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却在悄悄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座座白色的蒙古包点缀在青青草原上,美丽的姑娘穿着华美的民族服装,好男儿骑着马儿随风而逐,热情的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这就是如今我们在鄂温克草原上能够看见的最普通的家庭旅游经营。“过去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原始放牧生存方式,让我们只知道吃吃饭,唱唱歌就是旅游。如今,能够将这种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日常畜牧业劳作结合起来,还弄出了旅游产业,真是想也没有想过的。”一位牧民高兴地说道。

鄂温克旗从2005年开始扶持牧民家庭发展牧户游,到2015年仅牧户游产业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2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50余万元,促进新增就业岗位千余个。“过去做旅游只是不想浪费自家这丰富的资源,从未想过做了旅游之后却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加富足,过去一年从事畜牧业的收入,都不及做旅游这短暂的三个月时间得到实惠更多”奥拉高德家庭牧户游强嘎边喝着茶边向笔者讲述着。

曾几何时,许多人对旅游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的层面,从未将旅游与扶贫联系起来,更不用说是作为畜牧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来看待。

草原深处有人家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说过,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鄂温克旗近几年以来在家庭牧户游发展和旅游富民工程上下足功夫,实现了旅游+扶贫大于2的产业升值发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构想,促进景区提质升级,以景区带动周边嘎查发展,扩充景区容量,提高居牧民旅游收入,打造鄂温克旗五大旅游风景区,即欧洲小镇红花尔基带动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尔基嘎查和吉登嘎查,巴彦呼硕景区带动巴彦呼硕嘎查和周边家庭牧户游,五泉山景区带动莫和尔图嘎查,辉河湿地景区带动嘎鲁图嘎查、乌兰图格嘎查以及维纳河景区五大旅游风景区。五大旅游风景区的建设将极大的带动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家庭牧户游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捆绑销售的方式,解决其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瓶颈。巴彦呼硕地区,1989年正式成立景区,自1999年发展家庭牧户游,起步之初,巴彦呼硕敖包山下仅有1户牧民家庭自发的组织着观光型牧民旅游休闲点,甚至连经营都谈不上。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从一开始连餐饮的市场价格都不了解,到后来带动周边家庭牧户集体走上“旅游+畜牧业”的转型发展模式,是谁都未曾想到的。旅游已经在该地区成为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之一。

鄂温克族柳条包

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旅游业也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生转变。这样的大气候条件下,鄂温克旗旅游人数和收入双指标呈现逐年快速上涨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借力百户千万牧户游工程,以旅游+扶贫工作为出发点,依托该旗发展牧户游的良好的地缘条件和自然民俗基础,结合牧民发展牧户游的强烈愿望,规划牧户游五年发展计划,每年固定资金投入,用五年时间使我旗的牧户游户数达到100户,效益达到千万元。目前,通过该项目收益的家庭旅游牧户游已达10余家之多。今年,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鄂温克旗依据各户牧户游不同的发展方向,在融合民族元素和文化理念的基础之上,对巴彦呼硕景区周边开展17户牧民家庭房屋造型和立面改造、院落布局改造规划及铁艺栅栏设计改造,并为牧户游新建卫生厕所及规范化牛粪圈,实现大旅游景区带动周边牧户游改造提升,民生项目促旅游产品提档升级。项目完成房屋粉刷3437.2平方米,井房仓房粉刷363平方米,房盖粉刷2993.8平方米,棚圈粉刷2500平方米,棚圈房盖粉刷1470平方米,铁艺栅栏安装1800延长米;新建景区围栏1500延长米,棚圈围栏1200延长米,院套围栏4600棚圈砖墙750延长米,道路石粉500米,家庭牧户游指示牌6个;拆除厕所5座,新建厕所4座,新建水冲式厕所一座,并对拟保留厕所进行立面改造。鄂温克旗旅游局局长赵艳文介绍,近年来,鄂温克旗通过充分利用节庆效应,带动牧户游发展,促进牧民增收,打造鄂温克牧户游品牌文化。通过举办瑟宾节、冬季冰雪那达慕、骆驼文化节等系列传统节庆的牧户游活动,实现了牧户游四季均衡发展,进一步展示多元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魅力,体验民俗礼仪,彰显民族生产生活特色。

鄂温克族柳条包内饰

作为鄂温克旗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的包户单位,结合旅游工作实际,鄂温克旗旅游局按照工作台账和计划目标,共计派出干部职工百余人次,协调帮助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巴彦塔拉嘎查和毕力图嘎查入户调查194户,专项开展阿贵图嘎查东(自然屯)包联牧户入户调查65户,制作台账65份,完成阿贵图嘎查东危房改造6户、308平方米,与团委、伊敏苏木下派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实地入户56户,丈量栅栏10395延长米,其中临街4401延长米。协助阿贵图嘎查做好十个全覆盖基层党建8大类目纸质档案和电子化档案的建立工作,择优选取10名优秀干部对阿贵图嘎查12户贫困进行帮扶,并实地入户,制定详细脱贫方案。通过调研走访,按照“示范引导、整体推进、旅游+畜牧业”的工作思路,以旅游为载体,以脱贫为目的,制定伊敏苏木毕鲁图嘎查永梅家庭旅游产业脱贫方案,以尊重永梅家庭自身发展意愿为前提,结合当地优势旅游资源现状,在该家庭示范点内实施的道路改造、公共环境整治、房屋立面改造、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

恩阁乐达斡尔民俗园接待区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大旅游+扶贫整合宣传力度,加快全旗旅游非标准住宿个性化需求布局。通过进一步细分旅游市场,加强目的地度假型、自由行、周边游、亲子游等网络旅游者灵活吸引力度。加速线上线下传统旅游要素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努力开拓线下资源+线上平台,综合资源+线上平台和线上渠道+线下渠道三种模式,双向互动及融合发展“互联网+”旅游,最终实现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特做优现代畜牧业、做精做美城乡环境,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和旅游产业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