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永续发展。“十二五”以来,巴彦淖尔市始终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高,美丽巴彦淖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对于沙漠,谢鹤仁有着非常复杂的感情。他的家在乌兰布和沙漠附近,每到刮风时节,黄沙乱飞,一家人苦不堪言。近些年,在谢鹤仁父亲的带领下,全家投入到治沙的行动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家承包的5000亩沙窝变成经济林,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他感慨地说:“沙漠不仅能被人们‘制服’,还能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儿啊。”
谢鹤仁只是巴彦淖尔市生态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十二五”以来,巴彦淖尔市将实施好乌兰布和沙漠、乌拉特草原、乌梁素海三大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三大生态脆弱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
乌兰布和沙漠以“治”为主,采取封育锁边、腹地飞播等措施,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对沙区的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酿酒葡萄、肉苁蓉等沙草产业,努力实现沙漠生态治理良性循环,全面巩固了防沙治沙成果。在草原生态治理方面以“退”为主,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促进乌拉特草原生态自我修复。目前,乌拉特草原植被覆盖度已提高到21%。在乌梁素海及湿地治理方面以“引”为主,实施生态补水、引黄入湖,建成了黄河湿地旅游区、镜湖、润昇湖、隆兴湖、奈伦湖等一批湿地恢复和水源地工程,新增湿地10万多亩。特别是乌梁素海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碧水蓝天、水鸟翔集的美景得以再现。目前,全市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为164处,总面积达78938.54公顷。
造林绿化扎实推进
如今,人们深深地感受到,“绿”已经成了巴彦淖尔的主色调。“十二五”时期,巴彦淖尔市围绕“水、绿、文化”三篇文章,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农田防护林和道路、河道绿化带。
到2014年底,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2万亩(乔木74万亩、灌木68万亩)、飞播73万亩、封育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9.83%提高到2014年的13.72%,河套灌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2.84%提高到2014年的18.56%。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60多亿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24亿元。建立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872.55万亩,占到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8%。
2015年截至11月,全市已完成林业生态作业面积55.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78万亩、飞播21.5万亩、封育4万亩,完成秋冬季整地9.6万亩。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巴彦淖尔市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区称号,被自治区授予全区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区称号,同时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如今,在巴彦淖尔,环境优美的塞上绿城已初具规模,“绿树成荫、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加强污染治理、实施节能降耗、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是“十二五”时期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和谐发展的目标,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发展了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电厂脱硫、脱硝、除尘建设改造工程及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采取强化空气异味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治理措施,主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02天。
为确保流域水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全市多措并举,实现了工业企业全部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和每个旗县都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目前,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下降,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9%,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巴彦淖尔日报赵剑 高晓龙 焦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