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边防的马匹巡逻队
边防部队与解放军联合边境巡逻
原标题:达茂旗深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 着力打造安宁稳定边疆
2006年,公安部边防部队针对边境地区是政治上的敏感地区、经济上的困难地区、治安上的复杂地区、环境上的恶劣地区这一特点,决定在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迄今为止已十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深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作为自治区19个边境旗(市)之一,是包头市对外开放的直接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旗内1.2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管控难度增大、任务加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呈现多元化,维护和谐稳定面临的困难、挑战日益增多。近年来,达茂旗委、旗政府把爱民固边模范旗创建作为富民强旗的有力抓手,在全旗各项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走出了一条“军政军民深度融合、建设平安法治边防、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驻守在这里的达茂旗边防大队以“爱民固边战略”为中心,忠实履行边境维稳、治安和人口管理、查缉走私、偷渡等边防管理职能,在维护边防稳定、管理边境事务、服务驻地群众、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排头兵和生力军作用。
★ 十年“爱民固边” 搭建拥军爱民新舞台
几年前,由于撤乡并镇、围封禁牧、矿产资源开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达茂旗边境地区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了让边关百姓过上更加和谐安稳的生活,达茂旗依托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根据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包头市“5421”战略定位,结合地区实际,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全旗“十二五”规划当中,围绕“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任务,深入开展“平安达茂”创建工程,以“城镇110”和“草原110”为平台,全面组织实施“维稳、民心、固本、强基、联动”五大工程,形成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边境地区社会面联防联控体系。
十年过去,这一战略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爱民固边文体活动中心、蒙古包图书馆、警民共建文化驿站、ATM自助服务区”一系列的便民措施,让广大边民群众和基层官兵共享爱民固边成果。明安镇呼格吉乐图嘎查“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8年以来,陆续建成的警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爱民书屋已成为了当地牧民的精神家园。嘎查老书记杨平安在基层工作近30年,他亲身经历和感受了爱民固边战略实施以来嘎查发生的深刻变化,每次谈及爱民固边战略,他总是称赞道:“边防部队实施的爱民固边战略出了彩,我们要给点个赞!”
今年6月,达茂旗被包头市评为“爱民固边模范旗”,先后有5个苏木乡镇、25个嘎查通过了达标验收和命名表彰,在全自治区所有边境旗县和苏木嘎查中,率先实现爱民固边创建率达到100%。十年间,边防官兵们走近了群众,增进了感情,帮扶了困难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赢得了民心民力,在党群、干群和警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拥军爱民新舞台。
★ 守护平安奏响稳边固防最强音
“特别是因地制宜推出了一些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点的做法,如‘马背文物保护队’、‘草原神鹰’工程等,取得了很好效果。”这是今年8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鄂尔多斯主持召开长城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对“草原神鹰”工程作出的肯定。
2013年5月,达茂旗边防大队达尔汗边防派出所根据牧民举报,成功破获“5·02”盗掘古文化遗址和“5·03”倒卖文物两起重大案件,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各类文物344件。案件侦破后,包头市边防支队与市文体广电局签订《警民共建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草原神鹰”工程协议书》。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实施,达茂旗在达尔汗苏木成立了以乡政府、文管所、草监所、边防派出所、驻地企业、牧民6方为主要力量的联合文物保护工作小组,组建牧民文保员队伍32个、马匹巡逻队2个、摩托车巡逻队5个,联合打击边境文物犯罪活动。同时,建立了“草原神鹰”流动警务室、“蒙古包”图书馆、警民共建文化驿站等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点,提高了牧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扩大了爱民固边战略的影响力。2014年,“草原神鹰”工程被包头市政法委评为年度创新社会治理典型一等奖,并入选2014年包头市十大法治事件。
从2010年到2015年,达茂旗在创建爱边固民模范旗的五年时间里,旗公安边防部队共开展各类安保执勤193次;抢险救灾78次;累计破获刑事案件86起,查处治安案件53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58人;抓获在逃人员14人,查获偷渡案件6起6人。侦破的“1·29”偷越国(边)境、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猎杀濒危野生动物系列案,该案件的侦破入选了公安部边防局“全国十佳精品偷渡案件”。建立起了以9个“草原110”警务室、3个二线治安卡点、59个“草原110”报警点和322名群防队员为支撑的基础防范网络。由于边境管控得当,达茂旗未发生重大涉外事件。
★ 筑牢基础警民和谐促发展
在达茂旗,边防派出所民警和当地农牧民关系最亲。对于地方乡政府而言,他们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好帮手;对于当地牧民而言,他们既是辖区平安的守护者,也是帮助致富、信任可靠的自家人。
珠拉是巴音花镇阿拉腾红格尔嘎查的一名孤儿,父母在她3岁时离异。从6岁开始,珠拉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变故、贫困的生活让本来活泼开朗的珠拉变成了一个封闭的孩子。在了解情况后,巴音花镇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便轮流担当起了珠拉的“警官爸爸”,负责照顾她的学习、生活。到了寒暑假,“警官爸爸”们还会将小珠拉接到派出所住上一段时间,让珠拉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所里民警对珠拉的爷爷奶奶说:“你们不用发愁,我们会全力资助孩子上学,减轻你们的负担。”
在驻旗的7个边防派出所中,每个派出所都有1名警官任苏木乡镇党委委员,每个行政嘎查都有1名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协助苏木、嘎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服务边境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警村官立足维稳主业,在组织发动群众维护治安、发展生产、培树文明村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7余起,帮助牧民找回走失牲畜3000余头,帮助239名困难群众、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与此同时,帮贫扶弱关爱工程也取得新进展。达茂旗边防大队利用“春蕾计划”和“博爱行动”,用部队和官兵个人捐款建起救助基金,帮扶28户特困牧民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同时将关爱工程向更多困难群体延伸,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对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开展联合帮扶,在边防辖区形成了浓厚的互帮互助和谐关爱氛围。
漫漫十年爱民固边路,在达茂旗这片广袤偏远边境线地区,一代代边防官兵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爱民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民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