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草原旅游> 草原音乐

蒙古舞舞出草原精神

2015-11-05 11:57:31 | 来源: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 作者: 章奎 霍佳茜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在蒙古族舞蹈中,大多有马的舞蹈造型。舞者通过肩部的动作和上身的动态展示出来。

草原文化的形象解读

  妙趣横生美轮美奂的舞蹈《冬趣》。

  群舞《秀》秀出了草原人民的精气神儿。

蒙古舞可以说是中国北方舞蹈的集大成者,抖肩、翻腕、马步、扬鞭……这些蒙古舞的标志性肢体语言,写意着草原文明发展的历程。“蒙古舞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传承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反映着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治区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南飞雁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众多北方游牧民族不仅在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文明,传承了文化,还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创造出了具有纵深的历史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的独具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质的舞蹈艺术。以蒙古舞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作为表达游牧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载体,草原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对传统游牧舞蹈文化类型的传承,也是对当今时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草原文化的形象诠释。

考古发现与当代舞蹈实践均已证实,生活在蒙古高原,以狩猎、游牧或以“牧且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氏族、部落和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希望通过跳舞来给自己的生命健康、生殖繁衍和实际生活带来希望和乐趣的群体。

归根结底,在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里、人文情怀中,马背上的潇洒浪漫、生活中的豪放不羁、聚宴时的热情好客、宗教祭祀中的虔诚祈祷、畜牧业劳动中的与动物为伴,以及庆典礼仪、节令习俗中的礼仪规范、行为举止、服饰装扮……都是他们可以借舞抒怀,或写意或写实的最直接、最本能的艺术体现。这正如同美国著名音乐舞蹈史专家库尔特·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中所说:“受动物舞蹈影响的民族有多种形式的舞蹈动作,而且跳起舞来非常热情。”

现在民间最流行的蒙古舞——安代舞就是最好的证明。安代舞是流传于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最初是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表达欢乐情绪的民间舞蹈。其舞姿特点热情奔放、粗犷豪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草原文化特性的肢体诠释。

生活在鄂尔多斯的蒙古族部落,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顶碗舞,同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舞者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时而模仿马,时而模仿天鹅,表现了高超的舞蹈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赵林平说,蒙古舞具有刚柔相济、奔放洒脱的草原民族文化特质,舞者肢体得到完全自由和谐的解放,“女子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多以马步、扬鞭的舞姿表现剽悍英武、刚劲有力的阳刚之美”。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都表现出了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

自治区文联主席巴特尔说:“蒙古舞作为一个舞种,跳遍全中国,这与它本身的魅力是分不开的。从历史上来说,蒙古族最早是没有文字的,很多时候要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情感。蒙古族舞蹈传承了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精华,从匈奴到鲜卑、契丹,蒙古舞是集大成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蒙古族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整个北方民族的文化,继承了所有北方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