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以水定产 量水而行 涵养西辽河流域丰美水草

发布时间:2020-11-19 14:05:00丨来源:通辽在线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在通辽市,“量水而行”已经展开,成为保护“母亲河”——西辽河的重要的举措。

在内蒙古通辽市版图的最西端——开鲁县麦新镇义和塔拉村附近,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开始滋润着通辽大地,又从通辽市版图的最东端——科左中旗巴彦塔拉镇小瓦房村附近流出通辽大地,最终汇入辽河。

这条河流有多条支流汇入,在通辽大地若隐若现,几千年来,培育了灿烂的西辽河文明。近年来,西辽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以来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西辽河干流2001年以来全年断流等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围绕量水而行以水定需,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解决西辽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

2019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通辽市水务局、赤峰市水利局等单位配合水利部完成了《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方案》,提出了“通过节水、减少配水面积、调整种植结构、控制用水总量、增加外调水补给、增加再生水利用等措施,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治理对策。

2020年3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明确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管控目标的函》(水资管函﹝2020﹞26号),明确了西辽河流域用水总量、河道下泄水量、地下水水位等管控目标。2020年6月,批复了《西辽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协调推进压减用水的综合措施。

让西辽河流域山清水秀,成为西辽河两岸人们的共识。

量水而行,母亲河,我们呵护你

“量水而行”成为西辽河流域人们发展的共识。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在组织制定《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实施意见》《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2020年行动计划》《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办法》。2020年7月,内蒙古水利厅已实施西辽河流域水量调度,并印发《内蒙古西辽河流域2020年水量调度方案》,推进西辽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优先保障河道生态用水。按照《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2020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要求,正在积极推进重点工作。通辽市开展取水口进行核查登记,为全面摸清全市取水口现状,依法整治存在的问题,规范取用水行为,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自2020年7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取水口核查登记工作。

在通辽市,“量水而行”已经展开,成为保护“母亲河”——西辽河的重要的举措。

通辽开展“以电折水”等方式对农业用水进行监测计量。为全面掌握农业灌溉用水情况。选择典型井进行“以电折水”系数率定。以典型井为基础,为通辽市西辽河流域内的全部规模以上农灌机电井确定“电-水”折算系数,达到“一井一系数”的目标,并整合电力部门的农业灌溉用电量数据,建立“以电折水”计量平台。组织制定《通辽市科尔沁区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内蒙古确定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综合试点地区,通辽市正在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预计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

农业用水是通辽市经济社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通辽市农用机井大多数没有安装计量设施,难以对用水量进行统计,给水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2020年5月,通辽市水务局印发了《通辽市机电井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指出:取水单位和个人必须安装经依法检定合格的取水计量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核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更换取水计量设施。对于不具备安装计量设施条件的农业灌溉机电井,可以采取“以电折水”等方式计量水量。2020年6月,通辽市水务局制定《通辽市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系数率定项目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开展“以电折水”系数率定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发展总基调,全面摸清通辽市取水口及取水监测计量现状,依法整治取用水突出问题,强化通辽取用水监督管理,通辽市水务局决定自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进行核查登记,摸清取水口现状。截至目前,已制定《通辽市取水口核查登记项目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开展取水口核查登记工作。

为规范机电井管理工作,2020年5月,通辽市制定并印发了《通辽市机电井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机电井登记卡管理制度,目前已为1.9万余眼灌溉机电井办理了取水许可证。通辽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辽市人民政府分解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执行,超采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增地下水取水量,对其所管辖的主要工业用水项目安装用水计量设施,逐步落实工业项目自备井计量设施安装,对工业用水大户进行远程监控。

通辽市水务局编制并印发了《通辽市主城区封闭(关停)自备水源井实施方案》(通水字﹝2019﹞98号),组织开展自备水源井封闭(关停),有计划地封闭主城区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针对内蒙古通辽市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突出问题,通辽市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按照“总量控制、节水优先、统筹调配、系统治理”的原则进行了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组织编制了《通辽市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并采用农田节水灌溉减压、工业减压等措施推动科尔沁区超采区地下水采压工作。随着超采区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020年6月,通辽市水务局委托第三方对科尔沁超采区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编制了《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型孔隙浅层地下水超采区2020年治理效果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农业方面截至2020年底,科尔沁区及开发区共完成210万亩浅埋滴灌配套设施安装并投入使用,农田节水灌溉减压地下水15691.6万m3(相对于2014年)。工业方面,实施调水工程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停产注销工业项目;封井措施,截至到2019年底,已封闭16眼自备井,其中工业自备井12眼。

“量水而行”,可持续发展,西辽河两岸人们不断地努力着。

增加外调,母亲河,我们爱护你

7月2日—7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依据《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对西辽河实施了首次水量调度,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水量调度旨在加快推进西辽河流域生态修复。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区,属草原沙地农牧生态区。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多年来,由于无序用水导致下游西辽河干流断流加剧,水生态恶化。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紧紧围绕水利部《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管控目标》,出台了《西辽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内蒙古西辽河2020年水量调度方案(试行)》,要求赤峰市、通辽市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水资源管控、全面推进工农业节水改造、适当退减不合理灌溉面积等方面入手,统筹谋划、综合考虑,制定实施方案,推进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试点工作。

7月2日,西拉木伦河巴林桥站过流达到122立方米每秒。针对本次来水,内蒙古水利厅及时分析研判,连夜进行工作部署,抢抓战机,7月3日一早下达了第1号西辽河水量调度指令,明确西辽河麦新站以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干流沿线除海日苏灌区少量取水外,其余水利工程全部实施“闭口下泄”。

在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的统一指挥下,赤峰市和通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内蒙古及两市水文部门、红山水库管理局和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接到调度指令后,第一时间组织骨干力量30余人到达现场,克服人员少、工作时间长、强度高、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积极组织实施断面流量监测、适时调度和监督。

沿线海日苏灌区、台河口枢纽、孟家段水库等重点取用水工程管理部门以大局为重,严格执行调度指令,最终实现了调度目标。据统计,本次共调度水量3548万立方米,其中有87%的水量作为生态水量下泄到西辽河干流河道内。

通过5个昼夜的奋战,西拉木伦河、西辽河干流河道过水总长度达244公里,赤峰市向通辽市下泄水量945万立方米,水头最终到达通辽市西辽河干流苏家堡枢纽下游30公里处,使10多年未过流的西辽河干流主河道重新得到甘霖的滋润,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水定需,母亲河,我们养护你

2019年,通辽市人大启动了《通辽市节约用水条例》地方立法工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已形成《条例(草案)》,明确了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节水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为通辽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特别是节约利用水资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预计2020年底前发布实施。

目前,全市积极推广浅埋滴灌为主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019年,通辽市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2.26万亩,2020年为20.6万亩。原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大水漫灌为300m3/亩、管灌为220m3/亩,实施高效节水后,亩均用水量为140m3/亩,亩均灌溉用水可节约120m3-160m3。2018年-2020年6月,累计完成高效节水工程(水价改革面积)593.2万亩。

通辽按照“稳粮优经”要求,全市粮经比例由去年的65.9:34.1调整为66:34。一是粮食面积稳定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52.79万亩,较上年增加75.87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577.86万亩,较上年增加84.76万亩;谷子种植50.61万亩,较上年增加4.2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43.27万亩,较上年增加0.21万亩;大豆播种40.85万亩,较上年增加2.46万亩;高粱播种35.47万亩,较上年增加1.71万亩;小麦播种13.64万亩,较上年增加1.23万亩。荞麦播种25.3万亩,较上年减少3.51万亩,绿豆等杂粮杂豆播种65.85万亩,较去年减少15.18万亩。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播种250.48万亩,较上年减少10.87万亩。其中油料作物77.62万亩,较上年增加2.19万亩;蔬菜播种123.76万亩,较上年增加4.2万亩,红干椒种植面积 76.5万亩,较上年增加7万亩;甜菜19.17万亩,较上年减少11.97万亩;药材播种24.01万亩,较上年减少7.88万亩。

通辽正在开展通辽发电总厂、通辽热电有限公司水源置换,地下水置换为中水,预计2020年底前完成水源置换,封闭水源井。该市目前正在加快引绰济辽建设步伐,积极推进“LXB”供水内蒙古支线工程的前期工作,工程建成后可实施外流域调水,缓减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置换当地地下水开采量,有利于恢复地下水水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水利部批复的《引绰济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许可决[2017]38号),分配给通辽市总水量为2.87亿立方米,引绰济辽工程前期工作已圆满完成,目前已进入一期工程建设阶段。工程批复施工总工期56个月,2018 年 1 月开始施工准备,2018 年3月开始主体工程开工,2019年11月通辽段管线完成征占地工作,2020年5月施工单位进场,开始通辽段管线建设工作,预计至 2022 年8月结束。

“LXB”供水通辽支线工程自辽宁境内的清河水库取水,向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供水(其中,科尔沁区1953万立方米,科左后旗3000万立方米,库伦旗2078万立方米,奈曼旗3802万立方米),年供水量1.0833亿立方米。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并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2020年完成审批并开工建设。

通辽市共有污水处理厂15座(西辽河流域13座),通辽水务综合水处理厂1座,现污水处理厂计出水水质标准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目前各旗县市区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水务综合水厂均在推进中水回用工程。通辽市对全市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157个“四乱”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西辽河流域断面水质问题已全面达标,河湖环境持续向好,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氛围愈加浓厚。全市规模以上28条河流、29个湖泊的划界工作和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采砂规划工作已全部完成。

开展“母亲河”——西辽河流域生态修复,通辽人民始终不渝。他们坚持以水定产、量水而行,严管地下水、巧用再生水、争取外来水、留住地表水,集合推广浅埋滴灌、水价改革等措施推进农业高效节水,大力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及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引绰济辽二期、辽西北供水、乌兰哈达水库、嘎海山水库等引调蓄水工程,涵养西辽河流域丰美水草……他们力争让优美生态成为通辽最宝贵的资源、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作者:杨朝东 张启民 马飞华 李建国 彭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