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绿生金

发布时间:2020-11-19 15:38:47丨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丨作者:冯瑛冰 任会斌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生态产业化,沙漠资源化,既带动沙漠增绿、经济发展,又让库布其人认识到生态的价值,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展开中国地图,一条长近400公里、宽5~65公里的大沙带,自西向东横亘在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北缘,就像一根金色的弓弦,将滔滔黄河拉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弯。这就是库布其沙漠——我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其沙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5个旗区境内。过去,沙漠里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地不打粮畜无草,做饭取暖没柴烧”,当地百姓生活穷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困。

南锁、北堵、中切割。经过近70年治理,桀骜不驯的库布其沉静下来,片片不毛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沙区干部群众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从单纯治沙转为治用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昔日的不毛之地正变成绿色发展的“金山银山”。

沙海中奏响田园牧歌

杭锦旗巴音温都尔嘎查位于库布其沙漠北部。2014年以来,水利部门统筹防凌和荒漠治理,每年在黄河凌汛期向库布其北部的洼地分凌引水,至今已在沙漠中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湿地。登高远眺,波光粼粼的水面宛如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座座金色的沙丘之间。

令人吃惊的是,湿地里不仅生长出一丛丛蒲草和芦苇等水草,从辽宁盘锦、江苏苏州两地引种的螃蟹也在这里安了家,成群结队地在水边爬来爬去。“今年捞了3万多斤商品蟹,卖得不错,四两规格的批发价在每斤50元左右。”入秋以来,51岁的牧民那仁满达呼和儿子呼斯勒图格外忙碌。

那仁满达呼家有8800多亩牧场,过去近半被低矮的沙丘盘踞,分凌后出现了1000多亩水面。眼看着水面越来越大,他琢磨着养点什么。2017年,他试投了一批蟹苗,一年多后卖了近10万元。“养一年半就能出售,去年6月新投了28万元的蟹苗,预计今年毛收入接近80万元。”在分拣螃蟹之余,他乐滋滋地算起了账。

近几年,库布其沙漠湿地里已经建起多处螃蟹、鱼养殖场,品种也不断丰富,由于水质纯净品质高受到市场欢迎。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已超过6000平方公里,其中绿化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沙漠里形成连片成带的绿洲,耕地牧场不再受流沙侵袭,草木多了,饲草料丰富了,特色农林牧渔等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7000多亩已经进入盛果期,按亩产1吨左右算,亩均收入近5000元。”看着枝头橙红色的沙棘果,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场长张俊生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为了治沙,达拉特旗于1958年创建了白土梁林场,面积达20.94万亩。过去,这里植被覆盖率不到10%,到处是流动沙丘。经过治理,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76%,到处是茂密的林木和平整的农田。

张俊生介绍说,过去干林场,总想走卖树的路,近十来年,林场探索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已种植沙棘、桑树、枣树等果林1万多亩,林间种植麻黄、艾草、苍术等药材和苜蓿、燕麦等饲草1万多亩。“既能固沙,还有经济效益。挺多著名的中药、饮料企业采购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

近期,白土梁林场又在试种一批药材、饲草和观赏树品种,力争几年内将特色种植面积扩大到5万亩。张俊生笑着说,流沙固住了,有一阵子我们以为除了护林,没了用武之地,现在感觉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哞……走近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道劳村的康泰仑牧场,耳畔传来阵阵牛叫声。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牧场共在当地建了3处,养殖奶牛、肉牛近万头。当地政府在库布其沙漠边缘配置饲料地3万多亩,过去很多是荒沙,经过平整、绿化,已经改造成饲草基地,年产苜蓿等饲草2万多吨,形成集沙地治理、饲草种植、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

种植的甘草等道地药材享誉南北,沙地瓜果香甜可口,奶牛、肉牛和肉羊、獭兔、鹌鹑等特色养殖规模日益壮大,沙柳苗远销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在库布其沙漠一带,类似的特色生态产业项目不胜枚举。

仅达拉特旗,现已建设优质饲料地200多万亩和一批奶牛、肉牛养殖基地,每年利用灌木枝条养殖獭兔近500万只、生产食用菌150多万斤,在沙地上种植枣、沙棘、枸杞等经济林近2万亩。

达拉特旗林草局局长刘锦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旗委政府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从过去的单纯治沙追求生态效益,向生态建设、生态经济齐头并进转型,在沙地上奋力书写绿富同兴的新篇章。

绿色工业渐成集群

不久前,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二期1号项目建成。登上发电站旁边的一座沙丘眺望,只见蓝天白云下,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矗立在平缓的沙地上,与周围连绵起伏的沙丘相映成景。

“光伏板角度调整、清洗均自动完成,每天能发电400多万千瓦时。”达拉特旗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锐介绍说。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位于库布其沙漠东南部,现有中广核、华能、中电投等7家能源集团参与建设,规划容量200万千瓦,占地10万亩。2017年1月启动以来已完成投资60多亿元,建成并网100万千瓦,每年可发电20多亿千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

库布其沙漠年均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高,是一类太阳能资源区,加上沙漠里村庄、人口极少,不涉及占用耕地、林地和牧场,征地成本低,太阳能开发条件得天独厚。李锐说:“正是有这么多优势,基地成为全国首个把光伏上网电价降到平价水平的项目。”

通过应用新技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发电效率提升15个百分点,与燃煤电站相比,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粉尘90万吨。特别是基地采用“林光互补”建设模式,在南北两侧建设沙障和乔灌结合的锁边林,基地道路两侧种植杨树、柳树、樟子松林带,光伏板之间则密植黄芪、黄芩、甘草、苜蓿、沙打旺、红枣等沙生药材、牧草和矮化经济林,实现治沙、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经济发展多赢。

李锐说,目前已种植沙障1.75万亩、防护林0.3万亩,药材、经济林等植被1万多亩。随着植被增多,正规划配建肉牛养殖和工业旅游项目,目标是建成20万亩有机农林种植基地和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的沙漠研学教育基地。

目前,库布其沙漠里已经建起3个大型生态光伏发电项目,建成规模近200万千瓦,新落地的项目不断增多。“光伏+生态”开创了治沙用沙的新模式,也给当地农牧民带来增收的机遇。

杨凤祥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人,2018年,他与亿利集团签订协议,在生态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板下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养殖着80多只羊和700多只鸡、鹅和大雁、大鸨等禽类。

记者看到,散养的羊和禽鸟时而觅食,时而嬉戏,在光伏板下跑来跑去。“主要是在草地里找食,辅助喂些玉米和麸皮。”杨凤祥说,现在都认绿色食品,今年共出售羊和禽类1000多只,纯收入8万多元。

沙柳、羊柴、柠条等沙生灌木易成活,生长快,是造林固沙的先锋树种,在库布其沙漠种植广泛。每隔3~5年,这些灌木就要平茬复壮,否则就会枯死。以达拉特旗为例,去年末全旗森林面积368万亩,其中近300万亩为灌木林。杭锦旗共造林400多万亩,其中灌木林占90%以上,每年可供利用的灌木资源量达50多万吨。

冬春两季是给灌木平茬的季节,眼下,库布其沙漠一带的部分治沙户已在雇人手,备工具,准备为灌木平茬。

达拉特旗乌兰壕村的郝来治沙1000多亩,大部分是灌木林,今年他计划平茬100亩左右。他告诉记者,砍下的灌木枝条送到当地的人造板厂,1吨能卖200多元,平均一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

加工人造板,燃烧发电,生产颗粒饲料、食用菌棒……近些年,灌木的新用途不断被发掘,一个沙柳资源开发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坐落在杭锦旗锡尼镇的源丰生物质热电厂,建有两台热电联产机组,运转时每年消耗灌木约20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近2亿千瓦时。“灌木几乎不含硫等杂质,是清洁燃料。”电厂技术人员介绍说,工厂以“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每年可带动20多万亩灌木林平茬,发放收购款近6000万元。

旅游休闲大做“沙文章”

站在达拉特旗境内的5A级景区响沙湾高处俯瞰,一座菱形房顶、蓝白相间的钢木结构酒店与周围的沙丘浑然一体,就像绽放在金色沙海中的一朵莲花。这座有380多间房间的酒店未使用砖瓦、沙、石、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造型独特,充满自然气息,2016年营业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缆车、电影厅、剧场、水上乐园、餐饮等设施一应俱全,滑沙、骑骆驼、沙地车、沙滩排球、蒙古族文化展示等娱乐休闲项目达上百项……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响沙湾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今年国庆节期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房间仍然早早被预订一空。

库布其沙漠分布着大面积响沙,毗邻城镇,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雄浑的大漠、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响沙湾、七星湖、恩格贝、银肯塔拉……如今,库布其沙漠中已经涌现出七八个主打沙漠旅游的景区,带动相关产业项目聚集。

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境内的邦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9000亩荒沙,通过改良土质,恢复植被,如今这片已经被改造成林地和饲草地,青贮玉米和苜蓿、燕麦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饲养从美国、西班牙、法国等地进口的良种赛马170多匹。2017年,这家公司联合中国马业协会成立马术学院,面向社会提供专业马术培训,并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

近水楼台先得月,景区周围的农牧民也顺势吃起了旅游饭。

民宿、烟酒商店、蒙餐……杭锦旗七星湖景区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记者在景区附近的独贵塔拉镇牧民新村看到,几乎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招牌。

42岁的牧民孟克达来家有5000多亩草场。30多年前,他家的大部分草场被流沙侵占,房外10多米就是沙丘,一家人喂着几十只羊,连温饱都难保障。2003年,地方政府组织生态移民,将包括他家在内的36户牧民迁到了牧民新村。

随着沙漠生态改善,七星湖一带依托沙漠、湖泊等景观建成了旅游区。孟克达来瞅准机会提供骑骆驼服务,后来服务不断丰富,包括民宿、餐饮和沙地车、骑骆驼、快艇等。2018年,他又联合斯仁巴布等27户牧民成立银河旅游公司。

2010年,孟克达来只有自建的2顶蒙古包,如今自建和租用的蒙古包增长到8顶,可同时容纳30多人住宿、用餐。去年,他家来自旅游的纯收入超过20万元。

“过去,这里的人吃不饱穿不好,都千方百计往外走。近几年,生态好了,富起来了,跑出去的人又回来了。”孟克达来说,仅在牧民新村,这几年就回来近30人,他们之前有的打工,有的是教师,也有学音乐等艺术的,回乡后都干起了旅游服务。

生态产业化,沙漠资源化,既带动了沙漠增绿、经济发展,又让库布其人认识到了生态的价值,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在,库布其沙漠地区构筑起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治沙、产业、扶贫多轮联动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内蒙古西部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重要增长点,昭示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局长韩玉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