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爸爸”土灯尼玛:给孩子们撒下希望的种子

发布时间:2019-10-17 13:40:25丨来源:中国西藏网丨作者:孙健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土灯尼玛,从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长大。1999年,他考到四川省藏文学校,学习藏医药专业;2003年毕业后,土灯尼玛满心希望能够出国深造,并去了西南民族大学参加英语培训,“我有一个舅舅在国外,他是我的榜样,我小时候就希望能像舅舅一样,到国外工作生活。”

 “如果不让这些孩子走出去,他们的世界只有脚下这么大。我不但要给他们一个家,还要让他们受教育,让他们有梦想。”土灯尼玛,一个平凡的康巴汉子,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硬着头皮承担起这份责任

  土灯尼玛,从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长大。1999年,他考到四川省藏文学校,学习藏医药专业;2003年毕业后,土灯尼玛满心希望能够出国深造,并去了西南民族大学参加英语培训,“我有一个舅舅在国外,他是我的榜样,我小时候就希望能像舅舅一样,到国外工作生活。”

  1995年,舅舅回国探亲。回国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舅舅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相遇,得知果洛地区特别需要一所福利学校,来帮助那些孤儿和残障儿童。一直牵挂着祖国和家乡的舅舅,多次给土灯尼玛打电话,希望他能去果洛,为成立福利学校做些事情,帮助这些孩子。

  “我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开办学校。而且,果洛对我来说很陌生,在收音机里面听的最多的就是‘果洛又下大雪了’。让我来果洛,我还是有些担心。”但是,土灯尼玛最初的不愿甚至排斥,在舅舅的鼓励和支持下消失了,“舅舅一次次地告诉我,帮助这些孩子意义非常重大,这样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舅舅的嘱托,让土灯尼玛硬着头皮来到果洛。

  在果洛州政府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建立福利学校的各种手续顺利完成。“道扎福利学校属于民办福利学校,政府还给我们安排了10名公派教师,并负责这10名老师的工资。其他所需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则由学校承担。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2005年,道扎福利学校开始建立。

  修建学校期间,土灯尼玛每天都要亲自监工,没有住处,就自己搭个帐篷。果洛的气候恶劣,时常有雨雪,教育局的领导心疼他,提出给他准备一处房子,但被土灯尼玛拒绝了,“我还是住帐篷吧。自己亲眼看着比较安心,不然老觉得不踏实,坚持一下没问题的。”


图为道扎福利学校的学生

  2006年,道扎福利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学校很快就进入到教学阶段。在授课方面,土灯尼玛决定按照教育局的课程设置安排来进行教学,另外把本地的传统书法和藏文学习等,也加入到课程中,单独授课。“我觉得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体系来安排教学,这样孩子们以后出去的话,能更快融入大环境。”从一开始,土灯尼玛就为孩子们规划着。

  年轻小伙子成了“校长爸爸”

  道扎福利学校开办第一年,招收了30名学生。这些孩子,是土灯尼玛和果洛州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去牧区一个个找来的。“我对这些孩子的情况非常了解,孩子们都是孤儿,其中一些孩子,已经超过了入学年龄,但是我们还是接到学校,甚至会优先录取,否则再等下去,就真的晚了。”

  创办学校第一个困难就是缺乏资金。对于年轻的土灯尼玛来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影响力和号召力,去筹钱谈何容易?“我在果洛人生地不熟,人家不了解我,也不了解学校,当然就不会信任我。还会有人说,你没钱干嘛办学校?”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土灯尼玛求了无数人,遇到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其实也犹豫过,打过退堂鼓,别人不去做,我为什么要做呢?”但是,每次回到学校,看见孩子们的进步,听到孩子们叫着“校长爸爸”,土灯尼玛便再也没想过放弃。


图为土灯尼玛给学校的孩子剪脚趾甲

  “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着我,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离不开他们了,他们也需要我。不管有什么困难,看见这些孩子,我就觉得我一定要挺过去,坚持下去。我必须把学校办得更好,让更多这样的孩子去上学,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带着孩子们给的勇气和毅力,土灯尼玛一次次去求助,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帮助,学校终于可以正常运转了。

  “当时,道扎福利学校最小的孩子只有五岁,孩子太小了,刚来的时候特别爱哭,每天晚上我就自己带着他睡,一边讲故事,一边哄孩子,时间久了就好了。”在学校,土灯尼玛除了要忙工作上的事,还要充当“奶爸”的角色,“校长爸爸”的称呼越叫越响。

  把孩子们送向远方

  刚来道扎福利学校的孩子大部分从小只会说藏语,汉语和英语学习特别吃力,甚至没有办法交流和沟通。道扎学校的老师们根据这些孩子的特殊情况,尝试各种办法,讲故事、做游戏、看电视,一点点带着孩子们通过语言关。“学习的习惯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这些孩子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好的基础,一般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成绩不好,但一直都在进步。到了初中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就完全没问题了,他们也特别刻苦努力,这是让我最欣慰的。”


图为道扎福利学校第一批大学生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乖乖仔”。“孩子们是孤儿,刚开始根本没有学习的习惯,甚至不接受管教。”对土灯尼玛来说,这些孩子不能打,也舍不得打,只能慢慢去感化,“个别孩子会偷偷跑出去,我就骑着摩托车一处处去找,找回来耐心劝说。我告诉他们一定要上学,没有父母亲人的帮助,没有依靠,就一定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孩子们理解了,就会刻苦学习。”

  2015年,道扎福利学校的第一批孩子中考结束。让土灯尼玛欣慰的是,这些孩子考取了优异成绩,把土灯尼玛和学校的老师们都高兴地哭了,“当时我就发誓,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更好的高中。”

  在果洛州教育局的帮助下,土灯尼玛把其中的4个孩子送到了上海,其他的23个孩子送到了沈阳。“果洛州这边有一项异地办学的政策,正好和沈阳那边的学校合作。内地的教育比我们这边要好很多,虽然当时资金方面有很大压力,但是为了孩子们,一切都值得。”在果洛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这些孩子终于踏上了异地求学的路程。

  儿行千里“父”担忧

  2015年夏天,第一批孩子要外出求学了,土灯尼玛陪着孩子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从西宁到沈阳。“别的孩子都有家长陪着,我怕我的孩子们会难过,所以就跟着一起去了。当时学校资金困难,每个孩子每年的学习、生活费用需要四到五千,所以只能买硬座。但是,孩子们还是很兴奋。”火车上,孩子们不但没有叫苦叫累,还一直照顾土灯尼玛,中途还凑钱给“校长爸爸”买了卧铺,“当时特别感动,就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校长爸爸”也一样。这些在外地求学的孩子,一直让土灯尼玛牵肠挂肚。“把孩子们送到沈阳,入学手续都办妥了后,我准备回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抱着我哭,不让我走,我就答应他们,十一放假的时候我一定来看他们。”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那年的国庆节期间,土灯尼玛又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赶到沈阳看望这些孩子,“我带他们去了动物园、博物馆,想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家长的疼爱和关心。”

  有的孩子去了外地,一时适应不了,土灯尼玛也要及时安抚。“去上海那边上学的拉格卓玛,开始的时候不太适应环境,容易闹情绪。”如今,说起这些事情,土灯尼玛就像在诉说自己儿女的事情一般,“拉格卓玛是第一批去上海的孩子,当时她年龄较大,对方学校说不符合招生条件,无法入学。我给上海的老师们打电话,请求他们能给孩子一个机会,拉格卓玛一定会努力学习的。”上海的老师们被感动了,破格录取了拉格卓玛。

  拉格卓玛去了上海,面对陌生的环境,非常不适应,学习成绩不好,信心备受打击,不止一次给土灯尼玛发短信、打电话:“我想回家,我想回道扎,我在母校读书就可以了,我不想在这里。”有一次土灯尼玛去上海,专门找到拉格卓玛的班主任王老师,详细询问了情况,“因为道扎的老师们总是手把手地帮孩子,甚至有些宠溺孩子们,导致他们一旦进入陌生环境,没有了特殊对待,内心非常失落。”土灯尼玛把拉格卓玛找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一定要学会自立,自己去争取机会,要勇敢,没有人会一直照顾你。加油,孩子,你只能往前冲,没有退路,‘校长爸爸’在家里等你毕业回来。”拉格卓玛果然没有辜负土灯尼玛的希望,学习越来越好,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东方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


图为道扎福利学校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玩耍

  孩子们的每一次成功,都带给土灯尼玛无限的信心和欣慰,“是这些孩子们给我动力,让我坚持着,他们让我体会到了这件事情是多么有意义,现在我根本离不开道扎,离不开这些孩子。”如今,道扎学校共有学生420余名,教职工42名,老师32名。“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非常好,有11栋宿舍楼、3栋教学楼,包括小学、初中以及夜班教学楼。今年在州教育局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修了新的操场和图书馆。我们还给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准备了住所,就是告诉他们,道扎永远都是他们的家。”

  土灯尼玛,不仅给了孩子们一个家,还给孩子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他们拥有梦想、追寻梦想。

      (作者:孙健 图片均由土灯尼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