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田诗选丨任雷行沙起,霜堆雪满,男儿志,肯轻负

发布时间:2019-08-19 00:35:45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郑福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侵晨一缕曦光,犁开滂沛征行路。长吟辞却,依稀篝火,朦胧草树。逐鹿峰崇,牧羊泽远,朝朝暮暮。任雷行沙起,霜堆雪满,男儿志,肯轻负。

水龙吟·嘎仙洞感怀

 侵晨一缕曦光,犁开滂沛征行路。

长吟辞却,依稀篝火,朦胧草树。

逐鹿峰崇,牧羊泽远,朝朝暮暮。

任雷行沙起,霜堆雪满,男儿志,肯轻负。

 

事业从兹起步。

与朋侪,并肩高阜。

金戈铁马,王图霸迹,群雄争顾。

河洛庄严,关陇险要,说来无数。

幸煌煌史笔,天惊石破,证冲霄句。

 (郑福田作于2019年8月17日)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在内蒙古嘎仙洞 

【走进嘎仙洞】:

嘎仙洞是一个天然山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嘎仙洞森林公园内。这里峰峦层叠,松桦蔽日,苔痕侵石,满目葱翠,大森林、大湿地、大牧场在此交汇。 

嘎仙洞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嫩江支流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的花岗岩峭壁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这个石洞即为著名的“鲜卑石室”,相传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祥地。 

庞大的石洞易守难攻,成为庇佑鲜卑族先民的发祥地 

1980年和2015年,考古人员两次在嘎仙洞中发现北魏时期文字。特别是在嘎仙洞西侧距洞口15米花岗岩石壁上发现的公元443年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时所刻的铭文,已有1560多年的历史,通过与史籍相互印证,证实了这里就是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 

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祭祖时所刻的铭文拓本 

“嘎仙”是锡伯语“部落、故乡”的意思,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之意。这座古老的洞穴,揭示了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鲜卑族先民的原始生活印记。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沧桑,摩崖石壁已经模糊,古老的先民已经远去,唯有亘古不变的花岗岩石穴,默默守护着这个最终成就王霸雄图的古老民族最初的源起之地。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左)在内蒙古嘎仙洞 

一条长长的栈道仿佛将人们带入古老的历史

 

从嘎仙洞眺望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 

嘎仙洞周边,树林茂密,松桦参天

苔痕年年绿,斯人胡不归 

一朵牵牛花在绿草青苔间分外醒目 

石洞里,柔弱的青苔细草与千年不变的磐石相依相生 

遥想当年,鲜卑族先民是否也曾从这里眺望洞外苍茫的青山和林海

嘎仙洞位于一处峭壁之上

 

嘎仙洞外的悬崖峭壁

(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作者简介】:

郑福田,1956年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教授,诗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内蒙古知联会会长,内蒙古文化传播力建设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著有《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唐宋词说》《唐宋词研究》《三益斋吟草》《三益斋韵语》《和风清穆—郑福田和范曾诗词》《吟和快意—与范曾先生积年所作诗钟联语集》《列坐春风——与范曾先生韵来韵往》《鸿印书痕—三益斋旧体诗词》《含英咀华—三益斋说诗丛稿》《巢林观海—三益斋读书札记》《拜读启功》等多部著作。主编(合著)《中国将帅全传》《中国宰相全传》《风诗决疑校释》《内蒙古文化旅游口袋书》《麻城孝感乡文化公园孝善楼记》等文史类书籍4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诗词文赋数百篇。

【相关阅读】:

郑福田诗选·骏马章④丨名马不向槽头系 系之烈士齿亦寒

郑福田诗选·骏马章③丨风动万毛长啸里 竹披双耳箭驰中

郑福田诗选·骏马章②丨尘埃野马此身遥 流霞拂鬓日昭昭

郑福田诗选·骏马章①丨千里长原 腾云掣电 龙腾虎掷向前路

郑福田诗选·开卷丨才忆拂云堆上下 便探高阙塞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