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草原生态建设迸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4-04 11:45:35丨来源:新疆日报丨作者:何玲 甄世新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拥有天然草场5009万亩,是祖国西部边境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制图:窦宇)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拥有天然草场5009万亩,是祖国西部边境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曾经,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克州草原生态环境变得相对脆弱。近年来,该州加大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全州28.7%的草场得到休养生息,62%的草场初步实现草畜平衡,克州草原生态建设迸发出新活力。

游牧到定居 牧民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4月,气候转暖。去年的这个时候,阿合奇县哈拉奇乡哈拉奇村的牧民阿瓦白克尔·加朗一家正赶着牛羊,从冬季定居点转场春牧场,而今年,他们却在定居点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阿瓦白克尔一家按照《天然草地载畜量计算标准》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要求,对自家的草场分批次实施了退牧还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也要为家乡的生态保护尽一份力。所以,我开始不断减少羊的数量,并做牛的品种改良。”阿瓦白克尔自豪地说,“以前养黄牛,每头大牛的价格才五六千元,现在改良后的大牛,每头价格1.2万元。政府还发放草原补贴,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了。定居后不仅可以照顾好老人,也方便孩子上学。”

规范畜牧养殖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采取舍饲圈养、小畜换大畜……随着各族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克州畜牧业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安全并重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

近年来,克州紧紧围绕“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的理念,以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退牧还草、退耕还草、人工草料地建设、游牧民定居等为抓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保护草原的意识。

3月25日,孩子们在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小区游戏。该小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定居牧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禁牧不禁养 畜牧业转型缓解草原压力

“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是克州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目标,也是克州缓解草原压力的重要举措。2019年初,克州各类牲畜存栏量182.9万头(只)。

为缓解草原压力,克州的畜牧业工作重心正由草原向农区、牧民定居点、戈壁产业开发区等转移;畜牧生产方式正由游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畜牧业经营正由一家一户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转变;畜牧养殖正由粗放、单一向良种、良料、良法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转变。

为了推进畜牧业转型,乌恰县托云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利用吐尔尕特口岸优势和吉尔吉斯斯坦苜蓿草资源优势,2014年开始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牧草,截至目前已进口1395.15吨。

今年,克州建立了农林牧生产联动机制,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提高优质牧草比重;同时,通过从中亚国家进口牧草和秸秆资源,使草料市场价格得到有效平抑,破解了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草料短缺难题。

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一角(3月27日摄)


劣势变优势 草原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克州荒漠类草原面积达3297万亩,无水、缺水草原面积1270万亩。2016年国家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克州把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两禁一限”措施,同时,颁布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草原保护管理条例》。

“2016年以来,克州共核定禁牧面积144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103万亩。全州28.7%的草场实现休养生息,62%的草场初步实现草畜平衡。”克州草原监理所资源科科长韩忠海说。

借助草原生态保护的成果,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克孜勒库鲁克村利用水草丰美的夏牧场,以“生态+旅游”的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2018年,我们搭建了5座毡房,打造成牧家乐,让村里的5户贫困户去经营,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实现户均增收1.8万元。今年,我们计划再增加7家牧家乐,让牧民依靠生态旅游实现增收。”乌恰县教育局驻克孜勒库鲁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买买提沙布尔·阿尔孜说。

“宜牧则牧、宜草则草。”立足实际,今年克州将继续做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计划投资1580万元在乌恰县、阿合奇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

(作者:何玲 甄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