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12-18 16:43:34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王大为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改革开放40年,锡林郭勒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锡盟盟委、行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改革开放40年释放的强大活力,让锡林郭勒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放眼望去,草原大地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全盟工业企业从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发展到2017年末91户企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

转型升级新跨越

改革开放40年间,锡林郭勒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农牧业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依靠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主导产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由于粗放单一的增长方式,很多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在锡盟显现出来,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盟委、行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发展思路再度作出调整,提出了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印发了《锡林郭勒盟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主攻方向,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式,推动电力、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新动能。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火电项目的建设投产就是锡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项目之一。今年10月20日12时36分,作为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中7个配套电源点项目之一的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近日,走进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在控制中心的显示屏上,记者看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值,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深度探索褐煤高效清洁发电和行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方法路径,打造超低能耗、超低排放、高可靠性、高盈利能力的“两低双高”节能环保示范工程、京蒙区域合作清洁发电示范窗口工程。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的成功投运,也成为锡盟——山东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首台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发电机组。锡林郭勒在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锡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生态高端畜产品之都,畜牧业实现了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打造国家重要煤电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突出做好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和产业链条延伸两篇文章,着力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经济,预计到2020年,全盟火电、新能源装机各新增1000万千瓦,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70%;文化旅游业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推进了元上都遗址、乌拉盖九曲湾、中国马都核心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旅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成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多元发展新里程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锡盟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盘点全盟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可谓成果卓著:从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到锡林浩特市的明阳电气、中蕴马产业;从太仆寺旗的生泰尔制药二期、佰惠生制糖、纸塑制品园区、中本聪云计算中心,到正镶白旗的特变电工电力设备制造、石墨烯产业建设项目、金风科技为核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从多伦县的航天慧伦大数据产业园、航空园项目,到正蓝旗创客、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新型环保石膏加工项目……记者梳理发现,锡林郭勒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产业等产业,不乏新兴产业的“身影”。

目前,围绕清洁能源相关的配套产业,新型风机、智能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和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建和达产达效。引进发展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数据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等龙头企业,打造大数据产业政策高地和信息资源聚集地。农畜产品领域,推动天然植物精深加工及制剂生产、农畜产品综合开发、马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达产达效。依托资源优势、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校的研发成果,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新材料、节能环保、蒙中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40年风雨兼程,40年岁月如歌。如今锡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到2017年累计完成7255.4亿元,投资规模由1978年的0.6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500.4亿元,年均增长18.7%。

40年来,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产业体量不断变大,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也在发展中得到不断调整优化。到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49.9%:23.5%:26.6%演进为14.8%:44.7%:40.5%,产业结构实现了从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向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的转变。

产业经济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锡盟工业由全民所有制工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构成,产业形式基本是围绕牧业资源搞工业,结构单一且落后。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锡林郭勒经济发展的春天,拉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里,锡林浩特“红旗”(乌兰图嘎)露天煤矿正式投产,阿尔善油田哈1号试采成功,额吉淖尔盐场引进精盐加工技术……到1988年末,全盟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不足1亿元到突破2亿元。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全盟各地新企业相继投产,一次次刷新锡盟工业的纪录,产生了诸多“第一”,锡盟当时最大的电力企业——锡林浩特第二发电厂建成投产,二连油田100万吨产能配套工程建成……199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锡盟确立了“全盟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目标,全盟以工业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把“煤、电、油、肉、乳、矿”作为主攻方向,以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神华蒙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矿开发工程启动建设,上都电厂工程竣工投产……经济结构由单一的畜牧业向大规模现代化煤电、风能、冶炼以及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输出基地转轨,工业经济主导格局加速形成,行业大类从11个拓展至29个,逐步形成传统工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并存、地方特色产业与国家布局产业多元发展的工业格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

到2017年末,全盟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78户、超10亿元的企业10户、超20亿元的企业2户、超40亿元的企业1户。

转型升级新跨越

改革开放40年间,锡林郭勒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农牧业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依靠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主导产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由于粗放单一的增长方式,很多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在锡盟显现出来,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乏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盟委、行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发展思路再度作出调整,提出了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印发了《锡林郭勒盟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主攻方向,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方式,推动电力、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新动能。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火电项目的建设投产就是锡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项目之一。今年10月20日12时36分,作为锡盟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中7个配套电源点项目之一的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

近日,走进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在控制中心的显示屏上,记者看到,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值,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深度探索褐煤高效清洁发电和行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方法路径,打造超低能耗、超低排放、高可靠性、高盈利能力的“两低双高”节能环保示范工程、京蒙区域合作清洁发电示范窗口工程。

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一号机组的成功投运,也成为锡盟——山东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首台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发电机组。锡林郭勒在转型升级,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锡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生态高端畜产品之都,畜牧业实现了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打造国家重要煤电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突出做好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和产业链条延伸两篇文章,着力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经济,预计到2020年,全盟火电、新能源装机各新增1000万千瓦,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70%;文化旅游业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推进了元上都遗址、乌拉盖九曲湾、中国马都核心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旅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成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多元发展新里程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锡盟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盘点全盟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可谓成果卓著:从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到锡林浩特市的明阳电气、中蕴马产业;从太仆寺旗的生泰尔制药二期、佰惠生制糖、纸塑制品园区、中本聪云计算中心,到正镶白旗的特变电工电力设备制造、石墨烯产业建设项目、金风科技为核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从多伦县的航天慧伦大数据产业园、航空园项目,到正蓝旗创客、富洋石膏粉业有限公司新型环保石膏加工项目……记者梳理发现,锡林郭勒重点打造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产业等产业,不乏新兴产业的“身影”。

目前,围绕清洁能源相关的配套产业,新型风机、智能输变电设备等装备制造和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建和达产达效。引进发展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数据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等龙头企业,打造大数据产业政策高地和信息资源聚集地。农畜产品领域,推动天然植物精深加工及制剂生产、农畜产品综合开发、马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达产达效。依托资源优势、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院校的研发成果,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新材料、节能环保、蒙中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40年风雨兼程,40年岁月如歌。如今锡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作者:王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