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时代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发布时间:2018-12-10 14:04:39丨来源:人民网丨作者:相恒义 王晓 赵丹 巴依斯古楞 陈春艳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在苏尼特草原上,有一群人常年扎根基层,把欢歌笑语和党的声音送到牧民的蒙古包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乌兰牧骑。


2018年5月9日,队员们为群众演出。

  2007年八一建军节,队员们到部队慰问演出。

  上世纪80年代,队员们下乡演出。

  上世纪70年代,乌兰牧骑队员辅导孩子们演唱歌曲。

  1982年3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蒙语木偶剧组到上海木偶剧团学习,同年6月1日,在旗幼儿园首次亮相。

  上世纪50年代,队员们下乡演出。

  上世纪60年代,队员们向少年儿童宣传科普常识。

  上世纪70年代,队员们下乡演出。

  上世纪90年代,队员们为打井工人演出。

在苏尼特草原上,有一群人常年扎根基层,把欢歌笑语和党的声音送到牧民的蒙古包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乌兰牧骑。

1957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在苏尼特右旗搞试点工作,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到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农牧区去,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文艺宣传和服务工作,及时把党的关怀和声音送到广大农牧民群众中去。9名能歌善舞,还会吹拉弹唱,一专多能的文艺骨干和爱好者,成立了一支短小精干的文艺宣传队,队长由文化馆馆长乌力吉陶克陶担任。1957年6月17日,文艺宣传队正式改名为乌兰牧骑。

伊兰老人今年84岁,是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也是历史的见证者。9名队员的名字她记得清清楚楚:乌力吉陶克陶、额尔登达来、伊兰、荷花、刘殿如,乌尼格日勒、额日和木巴图、桑杰道尔吉、娜仁托雅。一晃过去了61年,当时建队时的9名队员,如今健在的只有荷花和伊兰两位老人了。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首批队员只有9名,而在60多年的光阴里,这9个“嫩芽”已经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一段征程。作为中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见证着这片草原的四季,牧民的悲喜。

3辆车、5件乐器、9个人,全队只有9套服装……乌兰牧骑的红色记忆,由此落墨。

在荷花和伊兰老人的记忆中,队员们第一次下乡演出,是去离旗里一百多公里的赛汗乌力吉公社。大家坐着马车走了整整一天的路,天快黑时终于到了目的地。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开始为牧民群众演出。演出的地点是一座有着270多年历史的陶高图庙,没有电,就用汽灯照明,队员们精神饱满地完成了这场演出,牧民们热烈的掌声让大家受到了鼓舞。

荷花老人说,第二天,队员们要去演出的生产大队离公社最远,人烟稀少,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沙漠才能到达。七月的草原骄阳似火,队员们走了一天也没走出沙漠。带的水都喝完了,大家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连马也走不动了。走了整整一天,一个蒙古包、一个牧民也没碰见。这时天渐渐黑了,马车在沙漠里走不了了,队员们把道具、服装和乐器都背上,徒步又走了十几里,终于见到了一个有两座蒙古包的浩特。牧民见到乌兰牧骑队员都非常吃惊,没有想到会有人背着乐器步行来为他们演出。牧民帮忙搭了个舞台,看到队员们都非常激动。有位老额吉眼含热泪拉着队员荷花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演出,过去王公贵族有钱人才能看到演出,这是我这辈子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感谢共产党,新社会真好!”

乌兰牧骑队员除了参加学习和培训,其余时间都下乡,没有节假日。越是节假日,队员们越要深入农村牧区走村入户,为农牧民表演文艺节目。

琴声悠扬,舞步翩跹。一转眼,乌兰牧骑的歌声在草原上已经飘过几十年。服装不够,跟牧民借;没有口红,用红纸染唇;没有眉笔,用烧过的火柴棍描眉。借来的靴子不合脚,脚上被磨出血泡后偷偷哭。

1959年的春节,深深铭刻在荷花的记忆中。大年三十这一天,乌兰牧骑队员们来到阿尔善图牧场,在杨森庙里给牧民群众演出。队员们住在牧民贺希格家里,贺希格因为一场大雪失去了双腿,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特别困难。荷花和伊兰帮她重新建立了家庭,贺希格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生前经常对孩子们讲乌兰牧骑队员的故事。2018年2月,荷花在央视1号演播大厅参与录制《马背上的牧歌》节目,竟然在现场见到了贺希格的儿子和女儿。在现场,荷花和孩子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当年春节,贺希格的儿子和女儿专程到荷花老人的家里看望她。

光阴荏苒,乌兰牧骑就像一湾清泉滋润着草原。牧民们只要远远地看到一辆车、一匹马、一面旗,就知道是乌兰牧骑来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前段时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来到呼和浩特为首府观众进行演出,新创的节目《乌兰牧骑井》引起观众阵阵感慨。这口井,如今还有迹可循。

1965年盛夏,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穿过浑善达克沙漠,来到阿其图公社乌日根大队,这里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燥,人畜饮水都很困难。队员巴图朝鲁首先提议为牧民挖一口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随后,他的建议立即得到队员们的赞同。巴图朝鲁自1960年加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乌兰牧骑工作整整26年。这26年里,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乌兰牧骑队员的责任与荣光。

用了5天的时间,水井挖成了,队员们把一碗碗清凉的井水端到牧民面前。一位老阿爸端着水碗,赞叹乌兰牧骑是牧民的贴心人,牧民们就把这口井亲切地叫作“乌兰牧骑井”。牧民们端起马奶酒,捧着哈达,最年长的老额吉亲吻着队员们的额头。一口清水井,浸透着乌兰牧骑与牧民之间的深情。老阿爸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下了“乌兰牧骑井”五个鲜红的大字。

198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根据国家民委和文化部的指示,派巴图朝鲁到北京参加国庆35周年“乌兰牧骑彩车”的策划设计工作。彩车的设计要求既有草原特色,还要突出乌兰牧骑风采。当乌兰牧骑队员代表乘坐“乌兰牧骑文艺彩车”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巴图朝鲁的心情难以言表。当天晚上,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节日焰火晚会。乌兰牧骑队员为前来参加焰火晚会的广大观众表演节目。当队员们演唱《赞歌》时,全场观众齐声高唱“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那一刻永远载入乌兰牧骑的史册。

乌兰牧骑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草原的变迁,乌兰牧骑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乌兰牧骑的发展。乌兰牧骑,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在内蒙古草原绽放的绚烂花朵。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信了。荷花当时正在内蒙古附属医院住院,双眼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当乌兰牧骑队员们把这个喜讯告诉她的时候,她强忍着激动的泪水,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乌兰牧骑队员留下殷殷嘱托,希望在新时代,乌兰牧骑能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半个多世纪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累计深入牧区、厂矿、社区、部队及旗外演出达1万多场次;累计完成艺术创作近3000部,荣获各类奖项600多个。

作为草原文化名片,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携草原文化的芳香走出国门,展示了内蒙古民族歌舞的精彩,让世界人民更多更好地了解草原文化。

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坚守,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牧区发生的变化,他们也是每个时代的歌唱者。

在草原上,乌兰牧骑队员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队员之所以能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精神之钙”的源头在扎根基层的乌兰牧骑精神。

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凝聚起一股力量,这面旗帜,迎着草原的风在猎猎飘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一名90后乌兰牧骑队员,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特日格勒出生于1990年,爷爷是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擅长马头琴。爷爷去世前,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马头琴交到他手上。如今,仿佛回到了爷爷人生的起点,他已经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一名真正的乌兰牧骑队员。

在乌兰牧骑成就展厅里,特日格勒看到爷爷的照片,照片下面是这样介绍的:乌尼格日勒是第一批乌兰牧骑队员,会马头琴、三弦、四胡,蒙古古筝、笛子、说唱、话剧,是难得的多才多艺人才。作为爷爷的长孙,他继承了爷爷的遗志。

在乌兰牧骑展厅里,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旧照片已经与现在相去甚远,但他们无声的存在所表达和传递出来的精神,却对内蒙古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写下精彩篇章。

扛旗出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脉相承,不忘初心接力奋进。9名队员组成的乌兰牧骑“嫩芽”已经生长出更多的枝桠,开花、结果。

岁月画出了乌兰牧骑这个集体的群像。基层群众一个个期待的眼神,一次次用心的掌声,唤起了全体乌兰牧骑队员的时代担当。如今,乌兰牧骑旗帜在农牧民心中依然闪耀着跨越时空的力量。

记者 手记

采访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孟克吉日嘎拉时,他在锡林浩特带领队员排练,赶着参加一场演出。排练场里,还有孟克吉日嘎拉3岁多的小女儿。女儿不停地咳嗽,本应该在家里休息。由于爸爸经常因为工作不在家,她太想爸爸了,这次爸爸出门,她哭着跟了出来。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仅今年1年行程2万多公里、演出160余场。这支队伍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农牧民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每一场演出都饱含着对人民的炽热感情和真诚敬意,如今,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已经百炼成钢。

改革开放40年,乌兰牧骑队员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建设者。他们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乌兰牧骑队员深知,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才能带来不竭的创作力量。乌兰牧骑精神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

这支队伍,携着草原文化的芳香走出草原并走向世界;这群人,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可敬可爱!

(作者:相恒义 王晓 赵丹 巴依斯古楞 陈春艳、本版图片均由苏尼特右旗旗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