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有位“护绿愚公”,一守就是37年!

发布时间:2018-07-09 16:26:28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孟瑞林丨责任编辑:

田青云守护铜盖林场,一守就是37年!

从一个二十岁、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到年近花甲,至今有40年林场工作经验的他,在铜盖护林站这一守,就是整整37个年头,风雨无阻,每天一走就是几十公里。他就是白土梁林场铜盖护林站的护林员田青云,在达拉特旗林业战线上被亲切地誉为当代“护绿愚公”。

“干了半辈子惹人营生”

1959年,田青云出生在达拉特旗呼斯梁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因靠近库布其沙漠南缘,从小饱尝了风沙之苦,亲眼目睹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沙逼人迁的一幕幕凄惨景象。

1979年,20岁的田青云在白土梁林场蓿亥图作业区当上了让人羡慕的林场工人。1981年,铜盖护林站因护林员乔大孬年纪大,急需一名青年护林员顶替上岗。年轻的田青云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到了铜盖护林站,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7年。

田青云回忆说:“当初,铜盖有林地4050亩,林小草多,又位于库布其沙漠北边,没水没电没路,护林难度大、困难多,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田青云和妻子赶着自家的几只羊,在林场边上一处被遗弃的茅庵土房内安了家。上班的第一天,就有周边的牧民去林场放羊,好说歹说,赶走了这群,又来了那坡,一天下来脚软腿麻,嗓子直冒火。

“还好,那时年轻,吃了晚饭又来了劲,去住处周边几户人家做思想工作,晚上回家,觉睡得那才叫个香。”田青云笑着说。

第二天早晨,去林场巡查,又发现了一个人赶着羊群往林场走。

时间久了,田青云发现个别人是劝住了,但大多数嘴上应着,背地里还是偷着放,更有的是白天不放晚上去,和他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针对“屡教不改”的,他就把羊赶回家,圈在自建的“羊看守所”,让其坐几天“禁闭”。

“有一年夏天,他把一只领头公羊牵回来了,人家晚上瞅我俩睡着了,把气撒在我们门前种的几分玉米地里,没熟的玉米棒子给掰得扔了一地。”妻子牛建英笑着帮丈夫回忆,还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儿,比如打玻璃、反锁门、告黑状时有发生。

“他是干了半辈子惹人营生,但现在赢得了大伙儿的尊重。”61岁的牛建英叹了口气而又理解地说。

“做甚的要像个甚了”

“4050亩铜盖林场若护不好,小到自己工作失职,往大了想,沙进人退,直接威胁到滩上‘塞外粮仓’和黄河的安宁。”每逢身体发困、有偷懒的念头时,一想到这儿,便深感到自己的职责重大、使命光荣,田青云就来了精神。

田青云不仅经常自我激励,还养成了一个遇事爱琢磨的习惯,当地风沙厉害,草牧场退化严重,光靠说好话、硬来是不顶用,还得想一些办法。

每到春、秋季修剪树木的时候,他把剪下的枝条无偿送给当地农牧民,让其在自家的草场栽种,并义务当起了技术指导员。自家的羊从不进林场半步,也不在林场打草,还承诺牧民在“约法三章”(不到林场放羊、不损毁树苗、不乱扔烟头)前提下,允许去林场割草喂羊。

日久天长,田青云在牧民心中有了威信,得到了大家的理解,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到林场偷牧的现象鲜有发生。

夏至之日,记者“跟班”田青云巡场护林,远远地望见,4000多亩的林木长得郁郁葱葱,犹如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挺立在库布其沙漠与九曲黄河之间。

走进这片“森林王国”,杨树、沙枣、旱柳、沙柳、樟子松,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木长得枝繁叶茂,林下的野花一团团、一簇簇正在竞相开放,林间若隐若现的小路,不时窜出一只野兔或飞起一只野鸡,稍稍开阔的地带,见到了一群正在昂首散步的石鸡。

走在前面的田青云,指指这儿、指指那儿,显得异常兴奋,还不时挥着镰刀砍除荆棘和树上多余的枝条。

“这么多年了,林场的每一条路、每一棵树我都很清楚,如果有啥不对头,一眼就能看出来,做甚的要像个甚了。”田青云认真地说,现在,防偷牧已不是我的主要任务了,更重要的是防火、防砍伐、防病虫害,每天都要至少巡查两趟。

“尤其是防火,最怕林场北边、西边公路旁失火,今年春季就处置过三起。还担心放牧的在林场周边生火取暖、烧煮东西、乱丢烟头,每天都要等放牧人全部回去,检查一遍,才敢放心回家。”

“党没有忘了咱”

历时2小时35分,返回了田青云家。牛建英热情地给我们端上了一碗奶茶,并习惯地给丈夫按摩了一会儿腿。

“过去,每走一趟,至少得步行20公里沙路,年长了落下个腿疼的毛病。儿子那年结婚典礼,腿疼毛病犯了,他这个当父亲的差点儿上不了台。”牛建英心疼地说。

因巡林工作量大,每年光妻子纳的鞋就得穿破好几双,感冒、中暑、胃病也成了田青云的“家常便饭”。

“这么辛苦,报酬多吗?”我们忍不住问。田青云说,刚参加工作每月能领32元,每月还有5元的生活补贴,当时已很知足了,就这样一直持续了近十年。

八十年代后期,白土梁国有林场改制,工资不再发放,留下来的给12亩“工资田”经营维生。大部分林场工人选择“下海创业”,田青云徘徊在了人生十字路口。

当时,田青云家里是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迈、三个孩子都还在读小学。除了种树护林,自己再没有一技之长,路究竟该怎么走?田青云愁的一晚上睡不着觉,妻子在一旁给解心宽,“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拖家带口的咱们能上哪儿?还是再坚持吧。”

正在田青云犹豫不决之时,林场领导来看望他,对他的工作予以再次肯定,并承诺给他23亩沙柳作为“工资田”,平茬沙柳补贴家用。

领导的支持、妻子的理解、家人的牵绊,还有割舍不下的绿色情结,田青云再次踏上了护林之路。

“那些年的日子的确是辛苦来着,一边护林,一边给妻子搭一把手发展养羊业。”田青云说,2013年,国家照顾林场职工家属,田青云妻子交上了社保养老保险。“党没有忘了咱。现在,我们老两口成了‘双职工’,妻子每月能领1400多元,而且不断在涨,国家每月给我发1800元生活补贴,年终还给16500元管护费。又住上了80多平米的大房子,羊大小也有200多只,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

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政策,这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白土梁国有林场吹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如今,树都长粗长高了,林场四周修通了砂石路,又马上要用铁丝网围封上呀,可以说是‘龙归大海虎归山、野马揪鬃上上绊’了。扳着指头数,40年了,任务算是完成了,明年可以放心地退休了。”田青云抽了一口烟,不舍而又欣慰地说。

30多年来,在田青云的精心管护下,铜盖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这让他颇感骄傲与自豪。期间,还多次被旗林业局评为全旗优秀护林员。

记者手记

与田青云一样,坚守在白土梁林场30年以上的护林员,还有同龄的李振华、齐二和韩占世等人。常年的坚守,生命的绿色点滴凝聚,记录了一段人与自然协奏、值得后人记住的历史,谱写了可歌可敬的绿色传奇。对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田青云这样的护林员来说,虽工作艰辛,但有国家的关怀、同事的鼓励、亲人的理解,巡林的路不再艰难,跋涉的背影不再孤单,寂静壮美的库布其沙漠也渐渐变得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