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图片

“草原上的勒勒车”——追忆传统游牧生活

2016-04-25 12:07:49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张雪冬 | 责任编辑: 许允兵
摘要:       内蒙古博物院相约周末系列活动“游牧印记”让周末来到博物院的小朋友们体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生产文化。

讲解员讲解勒勒车在古时候文字中的表述演变

  讲解员讲解勒勒车在古时候文字中的表述演变

24日上午,内蒙古博物院相约周末系列活动“游牧印记”在博物院互动空间举行。此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现场讲解勒勒车的演变和制作,让周末来到博物院的小朋友们体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生产文化。

在昔日的草原上,常常可以见到由一辆辆首尾相连排成长长的勒勒车队,一个妇女或儿童即可驾驶七八辆至数十辆。据介绍,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而勒勒车则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更是蒙古族人民“流动的家”。

在历史上,生活在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较多,大多数擅长骑马征战,军民合为一体,由于勒勒车在雪地和深草中行走迅速,因而时常作为战车在战争中效力。在平时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于拉水、运送燃料,倒场迁居时,装载蒙古包和其他生活用具和用品。

据了解,诞生于草原上的勒勒车,为了适应草原环境和游牧生活,勒勒车的轮子较大。当时的勒勒车长约4米,宽1.5米,高近2米,以坚硬的桦木或榆木制成。车辕前圆后方,后与轿厢连接,辕头用铜、铁包镶,并穿木销,用以拴挂挽具。车轮高约1.3米,由车毂、辐条、轮辋组成,车轮用短木和板拼对而成,轮面上钉满排列有序的平头铁钉,轮辋接触地的一圈,则以大头蘑菇钉或铁瓦覆盖,坚固耐用。轿厢,有架与篷,顶部呈半圆形,长度在1.3米左右,多为木质。顶篷用蔑编成或内毡外布,或绷以桦树皮制成,轿厢面材用桐油刷过,不怕雨淋。有轿厢的勒勒车日行40至60里,轻便、快捷,且载人免受日晒风吹,又富有草原特色,成为草原上主要的乘载工具。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