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在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白定村4组的“开犁”仪式上,村民在田中央煨起桑烟,吉祥时刻一到,披着哈达的拖拉机手们和播撒种子的妇女便开始井然有序地犁地撒种。
“啊,嗬嗬,在这圣洁美丽的雪域,雪山环绕四方,繁荣富裕的农业大地上,美誉如春雷远震四方,美丽的孔雀欢乐舞蹈。啊,嗬嗬,在这欣欣向荣的春天,我们来到了农事繁忙的地方,为了吉祥丰年的到来,怎能不去迎接春播节,第一件农事是破土,给耕牛试套,祈祷吉祥……”回春大地,伴随着动听的开犁歌曲,拉萨河流域农区,一年一度的春耕拉开了序幕。
村民们在田中央煨起桑烟。
每年的春耕春播时节,西藏农区都要举行类似远古中原地区“祈年”的耕作仪式,向上苍和诸神求助并表达自己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祈求粮食丰收的春耕春播“开犁”仪式,是西藏重要的民俗活动。但举行春耕仪式的日期,一般要根据藏历历法书上节气、天气预测及当地气候来推算。
藏族有一句谚语:“春种希望,秋得黄金。”
在春播节前的三四天,家家户户都要酿造青稞酒并给牲畜准备好装饰品。春播这一天,全家人都要穿上节日盛装,耕牛和拖拉机也被打扮得花枝招展。耕牛的额头上贴着日月辉映的酥油彩塑,牛角用清油擦得亮亮的,角尖上还绑上长长的彩棒,彩棒上有随风飘动的彩旗,有的还拴上染成红色的牦牛尾巴,远远望去就像田野上燃烧的火焰。
“开犁”仪式上,田中央松柏枝熊熊燃烧,散发阵阵清香。
春耕开犁仪式当天,日出之时,首先举行的是敬神仪式。端坐在田地中央的喇嘛们不间断地朗诵着祈福的经文,祈求“山神、风神、土地神众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天灾无害、不打冰雹”,并要吹起海螺、敲起法器,知照上苍人们的愿望;要设置一个祭台,上面供奉用面粉烧制的麦穗、一块象征土地之神的泥巴、切玛盒以及相应的经书。
这时,全村的男女老少便穿着自己最漂亮的盛装,牵着耕牛、开着拖拉机一起来到准备开耕的那块耕地上。
一般说来,每户群众会带来一对耕牛,由主妇向天敬酒三次,在耕牛脑门上抹三道酥油,以示吉祥,并且要在每对耕牛的轭木上插上经幡。
开犁之前,人和耕牛都要美餐一顿。人要吃最好的食物,喝很多青稞酒。同样,给耕牛也喂很浓的酥油茶、青稞酒及其他精饲料,使牛带着微微醉意,在亢奋的情绪中开始劳作。
城关区蔡公堂乡白定村4组农民赤列多吉带着女儿参加“开犁”仪式。
大家欢欢喜喜地分成几组围坐在田间地头,喝茶饮酒。之后,由几个男人在开耕之处烧香、竖经幡、高唱颂词、祭祀神灵,准备试耕。
随着两头披红挂彩的健壮犏牛犁开第一块地,开犁仪式也正式开始。新耕的第一犁,由一个属相与当年属相相符的男人开犁,属相相符的妇女撒出吉祥、幸运的种子,其余的耕牛一对跟着一对进行翻耕。溜播时,男人在前面犁,女人在后面溜种子。
妇女们跟在拖拉机后,将小麦种子撒下。
此时的田地里,是人与牛同乐的世界。在犏牛与拖拉机方阵绕过数圈之后,3位播种者站在田地中间,接受村民们献上的哈达。
春耕仪式结束后,按照男站右、女站左的规矩,村民们站成一排,望着蓝蓝的天,喊着“拉嗦罗”的祝福,将手中的糌粑面撒向空中,祈祷大丰收。之后,男女老少在田间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锅庄。男人们还要开展民族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等等。在比赛中,给予优胜者奖励,大家唱歌跳舞,尽情地欢乐。
“开犁”仪式上,大家轮流给拖拉机手和播撒种子的妇女敬献切玛、青稞酒,表示感谢与祝福。
春播开犁也有不少的忌讳。春播开犁最好是让一位名叫扎西顿珠或其他有吉祥含义名字的壮汉握犁耕地,以使春播一开始就充满收获的希望。耕作时忌讳女人触摸犁把,忌讳砍伐田边的树木,忌讳杀生。
“开犁”仪式结束后,按照男站右、女站左的规矩,村民们站成一排,望着蓝天,喊着“拉嗦罗”的祝福,将手中的糌粑面撒向空中,祈祷今年大丰收。
“风在吹啊云不息,云在走啊天不息,人在吆喝牛不息,牛拉辕轭犁不息,不息不息生生不息,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一阵悠扬的歌声从谷底飘起,回荡在空旷的土地上。
据了解,2009年,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现为堆龙德庆区)成功将春耕春播习俗申请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保护藏民族独有的播种习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格桑伦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