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内蒙古自治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6-02-15 10:36:22 | 来源: 正北方网 | 作者: 李文明 包荭 | 责任编辑: 许浩成
摘要: 悠扬的蒙古族长调音乐在展馆内回荡,一个个大红灯笼、一幅幅喜庆的对联映红了整个展厅。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毛毡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额日登其木格(左)与牧民额吉现场展示毛毡刺绣手工艺。

悠扬的蒙古族长调音乐在展馆内回荡,一个个大红灯笼、一幅幅喜庆的对联映红了整个展厅。观看精彩激烈的冰上阿日嘎,体验争斗智慧的传统蒙古鹿棋,了解神奇的蒙医熏鼻疗法,品尝俄罗斯传统美食列巴……

1月2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全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展暨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拉开帷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市民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本次展会突出全区非遗“年文化”,主要展示非遗生产性项目和创意产品,系列活动一直持续到1月31日。近200个与传统年俗有关的生产性保护项目,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项目图文音视介绍、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市民对全内蒙古自治区非遗项目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小小传承人演讲大赛、太极书法春联贺岁等传统文化月月传活动,直接让市民参与其中,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年货展期间还举办了草原文化+现代创意研讨会,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传统工艺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直属乌兰牧骑还在现场惠民演出,为市民带来传统音乐歌舞的精彩视听享受。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工作人员表示,展会是全区非遗生产性项目首次集中展示,目的是打造自治区级的非遗生产销售平台,促进非遗生产性项目与现代创意、审美观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非遗衍生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传承人收入,解决更多就业,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原标题:文化遗产活起来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毛毡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额日登其木格(左)与牧民额吉现场展示毛毡刺绣手工艺。

 

  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参展的商品和传承人现场传习让来者对草原文化赞叹不已。

 

  在小小传承人演讲赛中孩子们深情款款。

 

  包头市民间手工艺人张丽演绎剪纸艺术。

 

  达斡尔族哈妮卡制作技艺传承人海燕向青城孩子们手把手传习哈妮卡制作。

 

  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蒙古族刺绣质朴清新,端庄华贵。

 

  “我的朋友圈里都在晒非遗展!”参展的人们相互炫耀。

 

展会期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惠民演出每天2场,让市民大饱眼福。

 

  蒙古包是草原文明的象征,人们不仅能住进去,还能把模型当作饰品摆在家中。

  画糖人不仅是艺术,更承载着太多人的回忆。

点击排行